首页 > 都市 >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 > 分节阅读 191

分节阅读 191(1/2)

目录

好,中上游水平,不过考个大学问题还不大。

“二哥,目前还没有考虑好,等我考虑成熟了,再跟你说”。

“好,你慢慢考虑,觉得能跟我说的时候再说”。

这个家伙,怎么有些神神道道的,不会象朱文科那样,又是个神经诗人吧。

可看他的样子,还比较正常啊。

林驹和黄天大钻进了大棚,里面跟以往没有什么变化,靠近里面一角,还有一些豆角、黄瓜、辣椒。

这是留着自己家过年吃的。

看了一眼就出来,站在大棚门口。

“爸,河那边儿的大棚都是谁的”

二道河的对岸,原来都是一片平地,现在也有了不少大棚,足有二十来座。

大棚边上,还有一辆卡车,旁边有一些人,估计是正在卖菜的。

“那是白家村的,都是他们三队的,今年新盖的,全是豆角,就按照你当初说的,一村一品来的。那台车就是你歪脖叔家的”。

“三叔都买上车了”

“从铜羊铁矿买的,七成新,花了一万五,他家老大现在就倒腾菜,一年也不少挣”。

没一会儿,林嘉胜过来了。

“老四,你们跑得挺快啊,这么早就到家了”。

“我跟天大轮着开,一宿没停,一口气儿杀回来的。走,牛圈沟看看去”。

“走吧,那里挺好的,我回来就去看了,赵平在那里,弄得不错”。

几人往牛圈沟走的时候,在山脚下一片地里,有一片山楂树。

“爸,这片山楂是谁的”

“还能是谁,老鹞子的呗”。

“去年价钱好的时候没卖还是想自己养着”

“自己养什么去年行情好的时候,劝他卖了。他说死不卖。,非要等着涨价。今年白给人家,都没人要了”。

“他现在有什么打算”

“还能有什么打算想卖没人要,砍了吧又舍不得”。

“告诉他砍了吧,不可能再涨价了。砍了还能种地,要不连地都废了”。

“行,我哪天再跟他说说。听不听就在于他自己了。唉,这个老鹞子,我去年就劝他盖个大棚,他说大棚这么多,菜卖给谁去别人的菜都能卖出去,他种菜就卖不出去”

无论何时何地,总是有些不合拍儿的人,

他们常常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机关算尽,不想承担任何风险。

一旦干上了某件事儿,又想着利润最大化,连最后一个铜钱都不放过。

他们看似聪明,实际上经常聪明反被聪明误。

老鹞子就是这种人。

见一帮人过来,赵平从屋里迎了出来。

“老四,什么时候回来的”

“刚刚回来,我来看看牛”。

“天大也回来啦”

“回来过年,跟驹子一块儿回来的”。

“这牛不错,谁看了都说好”。

十头西门塔尔牛,跟在小黑山农场的时候,已经大不一样。

毛色发亮,膘肥体圆,一看就是生长发良好的样子。

“大哥,侍弄的不错啊”。

“你大老远弄回来的,一定会是好东西。牛倌儿伺候的也精心,用不了几年,种群就起来了”。

“一个月给牛倌儿多少钱”

“七十,跟学校老师们差不多一般多”。

“行,只要把牛伺候好了,七十不算多”。

西大甸子这里,以前一直为不能雇工苦恼,这两年,风向变了,可以直接给雇工支付工钱了。

在生产忙的季节,再也不用为用工的事情发愁了。

林驹到处走了一圈儿,就往回走。

“赵平,一会儿早点过去吃饭”。

林甲寅说道。

“姑父,你们先回去,我把这里安排完就过去”。

赵平在这里,也不做饭,就天天到林家吃饭。

“老四,你二舅叫你过年的时候过去串门儿”。

“二舅家的家具做的怎么样”

“不错,买卖挺好的。赵平在这里,赵安在京城,老二赵龙在家跟你二舅做家具。他家现在是彻底缓过来了。在当地也是数得着的富裕户。你二舅很感激你呢”。

“感激什么,又不是外人”。

“你老叔种烟也不错,去年种了三十来亩,能赚一万多。虽然赶不上咱家,也算不错了”。

“除了咱家,林家堡最好的就是歪脖林,上回他喝酒的时候跟我说,一年至少三万块”。

在林驹看来,歪脖林也是个人才。

他自己虽然没有什么创意,但就认准了一点,就是紧跟着林家的风向。

林家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咱们的牛弄回来了,这回他就没想养牛”

“当然想了,昨儿个还跟我说,过了年要到种畜场去买牛呢”。

“好,养的人越多越好”。

“对,养的多了,就跟大棚蔬菜一样,将来各地人都到这里来抓货,那就不愁卖了”。

“三叔,你现在也懂得规模效应了”

黄天大问道。

“当然,我早就懂。这就跟咱们的柞蚕和烤烟一样,越多越有名,越有名越好卖”。

第378章 百八十万

晚上热热闹闹吃完饭,黄天大因为好几年没回来,就到各家去转悠一圈儿。

罗浩和老五没什么事儿,也跟着黄天大凑热闹。

罗雅则留在家里面,跟家人聊天儿。

林驹和罗雅把买回来的礼物,一一分给各人,家里每个人都有。

“老七,你的手怎么了”

这是林驹才发现,老七的手受伤了。

“冻得呗”,

老七委屈道。

“怎么会冻着了,没带手套么”

“在学校冻的”。

“学校没生炉子吗”

“生炉子也冷,没有煤”。

马家堡子学校怎么会这样啊不至于啊。

以前穷的时候,都没出现这种情况。现在村民们手里有钱了,竟然连取暖煤都买不起了

“老四,我正要跟你说说这事儿呢,什么时候你去找一下马二”。

林驰说道。

“怎么回事儿,二姐”

马家堡子学校的老师,除了一部分是公办教师外,其余的都是民办老师。

民办老师的工资和学校的取暖费等一些费用,以前都是村里负担的。

没分地单干之前,村里有一些地,学校也有一些地,可以筹集一部分钱。

各个生产队,也给学校一定数量的粮食,可以卖钱。

或者干脆就给木头,用于学校冬季取暖。

上级的拨款加上村里筹集的钱,学校的开支基本上能做到收支平衡。

这两年,马家堡子人又是做生意,又是种大棚,确实比前有钱多了,家家户户的生活也改善了很多。

但是生产对解体了,村里的干部们,也都忙于自己赚钱。一些公共事务,也有很多没人管。

连马二这个村长都到铜羊镇去做豆腐了,何况其他人呢。

各个生产队的粮食什么的,现在也不好搜集。学校那一块儿,经费就立刻变得非常紧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