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 > [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 > 第45章

第45章(1/2)

目录

可曹丕听到他的话,误解更深。过了婚期却不见配偶,这是嫌弃郭暄比他大三岁,双十年华而未许人?

曹丕立即道:人各有志,婚姻之事亦然。择偶不在于龄,而在于其人。见容色而欣喜,因其腹中才华而陷溺。父母之命不可违也,真心亦不可违也。过婚期又如何?茕茕其身,有何过错?

曹操没想到曹丕平日里对郑平无比推崇,连对这种事也中毒颇深,把大龄单身汉祢正平的缺点变成优点,贴了无数亮闪闪的标签。

他哽了一小会儿,实在不好再试探下去,直白地问道:他真的不曾婚配?不曾被他人退亲?

曹丕闻言已生薄怒,忍着怒气对曹操道:司空何至于将人想得若此?

曹丕只有在正式场合与在外人面前才会称呼曹操为司空。如今称司空,乃是因为他生了恼意,特意以此称谓。

曹操无言以对。他没想到曹丕对郑平的维护之情已变得如此之深,他不好在这个话题继续下去,只敷衍着安抚曹丕道:

且再看看吧。若他确实不曾成家,孤可考虑一二

曹丕与曹操当了十七年的父子,对他有着深切的了解。他知道曹操这话并不是做了妥协,而约莫等于盖棺定论的拒绝,不由黯然。

他却未曾放弃,动之以情不成,就对曹操晓之以理。他对曹操道:

阿父曾言,唯才是举,当想尽一切办法招揽贤才,为我等所用。又提及驯马之道,傲才如烈马,当以驯之。然则秘书丞(郑平)并非可驯之马,若要长久用之,与其苦心寻求办法,不如与之结姻。

曹操没想到曹丕竟然如此执拗,非要让他妹妹在郑平这棵会喷毒液的树上吊死。

他不想再与曹丕多说,朝曹丕摆摆手:

就算你的阿妹被秘书丞的皮象与才名所欺,与他两情相悦,也不过是眼睛一时被屎糊住。你让她与祢正平相处几天看看,保准用不到一个晌午,就哭着跑回家要求和离。

曹丕下意识反驳的话已经挤到嘴边,突然意识到不对劲。

什么阿妹与祢正平两情相悦,关阿妹什么事?

再一回味曹操刚才说的话,曹丕的脸色变得异彩纷呈。

方才阿父说的是阿妹与秘书丞?

曹操道:不是你阿妹还有谁,你阿姊已嫁了夏侯楙,怎么可能

话未说完,曹操突然顿住。

他与曹丕对视一眼,分别看到彼此眼中的懵色。

不是在说祢正平,那你是在说谁?

搞了半天闹了一个乌龙,曹丕已经顾不上揭露心事的扭捏,只觉得尴尬万分。

曹操也没想到自己刚才是在与曹丕鸡同鸭讲,但他好歹比曹丕多吃了几十年的饭,很快反应过来,半询问半笃定道:

你是在说祢正平的妹妹郭氏?

能符合与郑平(家)结姻,同时过了婚期的人选除了郑平本人就只有他的妹妹郭暄,依照曹丕刚才的反应,的确不像对亲近之人的维护,而似为了心爱之人的辩白。

眼见曹丕低着眉眼,不自在的点头,一时之间,曹操不知道该露出怎样的表情为好。

同一时间,作为话题相关者的郑平正在与尚书令荀彧处理公事。

荀彧处理公务素来认真,从不轻慢。今日却有几分心不在焉。

郑平见自己讲述了半天,荀彧的神思仍未聚拢,不由抬手落在笔洗一侧,从他跟前取过铺在前头的竹简。

第77章 狂士楚歌

这个动作太过显眼,一下子打断荀彧的遐思。

荀彧下意识地顺着竹简消失的方向望去,发现郑平正一手握着竹简,神色浅淡地看着他。

不及思索,荀彧已意识到不妥。他正要为自己刚才的失神道歉,郑平已打开那只竹简,念出其中的内容。

(孙)权征黄祖,丹阳太守(孙)翊性烈暴戾,所属多有不满,丹阳都督郡丞妫、戴二人寻孙氏家将杀太守翊,又杀孙河,欲献丹阳郡于公

这是驻守东吴的探子传回来的情报。去岁孙权征黄祖,孙权的亲弟人称小孙策的孙翊被部将联手害死,那几个部将还杀了孙氏宗族的孙河,写信给曹操的部将刘馥,意图献上丹阳郡来寻求庇护。

荀彧方才显然不是因为这个军情而出神,结合史书的记载与这几日的朝中局势的变动,郑平基本猜出荀彧心神不宁的真正理由,但他故作不知,抖了抖手中的竹简,以一贯听起来不客气的语气嘲弄道:令君出了半天出了神,就为了这个?

荀彧隐隐觉得郑平似乎已看透了一切。可既然郑平没有点出,他也不愿主动提及,顺着郑平给的梯子拾级而下。

献丹阳一事或许有诈。宜令刘馥静观其变。

郑平放下竹简,没有接荀彧的话茬。

他对军机一事兴趣缺缺,却也不是真正的军务小白,多少能明白荀彧的顾虑。

献城一事远没有那么简单,哪怕孙权出征,留守丹阳的同母弟孙翊已被杀,丹阳一地依旧不是一个郡都督与一个郡丞说献就能献的。

何况孙翊死得蹊跷。妫、戴二人官职不低,族群又在东吴,即便孙翊脾气再差,以二人的前途与族群规模,谋杀孙翊一事和自毁没有区别,显得很不合理。

郑平心中有一个猜测,他认为荀彧或许也想过这个问题,但始终不能完全断定。

因为这个猜测略有些匪夷所思,按照正常人的动机而言,不应该至少目前不应该这么做。

郑平知道这封军机曹操必定看过,便问荀彧道:对于此事,司空可有说过什么?

荀彧如今一听到曹操的称谓便不由生出难以抵御的无力感。他抛去纷杂之思,将这块竹简收入匣中,系上赤绸,温言道。

未有言语。

或许是因为忙碌,或许是因为有所避忌,司空与他探讨军机的时间日益渐少,对江东传来的这份军情更是看过就罢,未在他面前展现分毫。

郑平笑道:未有言语,那便代表司空心中已有答案。

就不知道曹操心中的答案是什么。

依照常理而言,孙策离世未久,年轻的孙权还未彻底稳固江东的政权,内有江东豪族虎视眈眈,外有曹操、刘表等诸侯伺机而动,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下。在这个情况下,宗族英才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同根连枝的亲兄弟,等同于孙权的最值得托付后背的臂膀,孙翊对于孙权的价值可谓是不可估量。

若只依照这个常理分析,孙翊的死撇开个人因素,似乎更有可能是江东豪族为了削弱孙权力量而设下的计谋。

然而郑平与荀彧却想到了另一个可能。

这个可能与正常人的动机不想符,一旦为真,却会令人惊愕于谋划者的城府与决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