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 > 密妃日常[清] > 《密妃日常[清]》TXT全集下载_15

《密妃日常[清]》TXT全集下载_15(1/2)

目录

但现在皇上要她杀死一个未出世的孩子,她实在下不去手。更何况,密嫔主子对她那么好,主子那么期待孩子的降生。

她屏息,静静等待康熙做出最后的决定。

康熙自己心里也不好受。

那个孩子,到现在还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

与其要这样担惊受怕,不如……他和闰月还年轻,孩子总会再有的。

他的手攥紧,紧了又松,松了又紧。

最终,康熙一句话都没有说,沉默着从云隐的身边走了出去。

云隐松了口气,她的身子顿时瘫软在地上,轻轻一抹额头,已经是层层冷汗。

“李德全那边还没消息吗?”出了偏殿,康熙低声问梁九功。

梁九功压低声音回到:“晌午收到的消息,说是在天津卫有觉明大师的踪迹,李德全已经在天津卫四处寻了。”

康熙心里堵着一口气,恶狠狠道:“告诉他,找不到的话,朕送他去洗恭桶!”

梁九功默默的抿了抿嘴。

李德全是第二日晌午再次收到康熙的口谕的。

他生无可恋的将这些话转告给觉明大师,意图引起大师的丝丝怜悯,好能即刻启程跟他回京。

谁知觉明大师双手合十,缓缓念道:“施主莫急。”

李德全:施主真的很急啊大师!

自从上次宫乱,李德全已经多半摸清楚了这老和尚的性子。

那是真的不急不缓,任谁催都没用。

要不是这老和尚看着是有真本事的样子,李总管他早就一闷棍把人带走了。

第38章

早上, 康熙陪着闰月一块儿用早膳。

他刚下了早朝, 没回乾清宫,穿着朝服就直接过来陪闰月。

换做平时的时候,闰月早就过来亲手替他把朝服换下来。

只是今日,闰月整个人都懒懒的, 对着一桌早膳愁眉苦脸。

现在的闰月对气味格外敏感,一闻到味道稍微重些的东西,便是头晕干呕的, 看得康熙都难受得很。

膳房变着法给她做开胃的膳食, 可是她实在没胃口, 不论吃多少, 都会如数吐出来, 到最后, 闰月只能喝两口清粥。

拿勺子舀粥的时候, 闰月看到自己手心的那条红线, 颜色好像更深了一些。

她伸手对康熙说:“皇上, 孩子是不是也觉得难受了。”

康熙盯着她手中的红线, 神思恍惚了一会儿, 说道:“他是该难受。”

下一刻, 康熙舀了一勺粥, 递到闰月嘴边,说:“来,再用一口。”

闰月实在没胃口,刚想避开, 康熙便小小瞪了她一眼,闰月只能将这口吃下,说:“真的已经饱了。”话音落下,腹中孩子轻轻的动了一下,闰月连忙拉着康熙感受胎动,“你瞧,孩子也饱了。”

康熙叹了口气,食指轻轻在闰月额头上点了点,“真是拿你没办法。”

“皇上是拿他没办法吧。”闰月指了指自己的肚子,开玩笑说:“他现在,可是我的护身符。”

康熙静了静,一时没说话,在心里默默回答闰月。

只因他是你的孩子,朕才会珍视,可若没了你,他什么都不是。

看着闰月手上越来越鲜红的红线,康熙心里默默下了定论。

一旦发现这个孩子会危及闰月的生命,他一定不会再这么犹豫不决。

他不敢赌!

他拉着闰月的手,无奈道:“朕是拿你们娘俩都没办法。”

闰月伏在康熙的怀中,轻嗅他身上特有的龙涎香味,觉得心底不再那么难受了,她说:“皇上回乾清宫批折子吧,早些批好,也可以早些来看闰月。”

闰月知道,康熙每天案上都堆积着大量的奏折,有些奏折内容紧急都需要当天批完下发,常常需要他通宵达旦。

他在咸福宫耽误一刻,晚上就得多熬一刻。

康熙知道闰月的心思,却还想再和闰月待一会儿,他打趣道:“这么快就想赶朕走?”

闰月刚想说话,梁九功轻轻叩了叩门,而后在门口小声回禀道:“皇上,钦天监监正称有要事向皇上回禀。”

闰月从康熙的怀中出来,推了推他,“皇上去吧。”

事态紧急,康熙不敢耽搁,和闰月道了别,就领着梁九功赶紧回乾清宫。

钦天监是专门观察天象,推算节气的。康熙命令过钦天监监正,一旦发现特殊情况,需立刻向他禀报,也好让他早做准备。

康熙走在宫道上的时候,抬头看了眼天空,晴空万里,朗朗清清。

不知又是什么祸事,但愿不是什么重大灾害,想起康熙七年以及十八年钦天监检测到的两次地龙翻身,就算是提前作出了准备,也一样损失惨重,直至如今想起他仍然心有余悸。

一回到乾清宫,就见钦天监监正已经在殿内等候。

康熙大步流星走到龙椅上坐下,言简意赅:“说!”

监正恭恭敬敬道:“回禀皇上,奴才夜观天象,见天象有异,不日便会出现‘天狗食日’之异象。”

“天狗食日”即天上异象,也叫“日蚀”,原本明亮的太阳被月亮遮住了光辉,大地一片昏暗,历来都是不好的象征。

康熙登基数十载,也并非第一次碰上‘日蚀’,可无论哪一次,都会引起百姓的惊慌。

因为在百姓眼中,这象征着皇帝失德,奸党当道。

古书中曾直言“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

皇帝威望再高,也比不上来一场日蚀。

梁九功默默递了一杯茶水上来,康熙饮了一口,“具体出现的时辰,可推测得到?”

“据天象所知,此异象应该在五日内显现,奴才推测,此次的‘天狗食日’,恐怕时间会比往年几次还要长得多。”

“此事还有谁知?”康熙追问道。

监正立刻回:“奴才一发现此事,就立刻来回禀皇上,还未通知旁人。”

康熙靠在龙椅上,闭目,道:“你下去吧,严密监视,若有异常,即刻来报。”

监正躬身退了下去。

康熙烦躁的一拍桌子,吓了殿内的梁九功一跳。

紧接着,康熙说话的声音立刻响起,“梁九功,严密监视后宫,看看近日有谁会散播谣言。”

梁九功虽然一头雾水,但不敢耽误,立刻领命。

刚领完令,突然想起了康熙这道旨意的意思。

密嫔娘娘的名讳中,不正是有一个“月”字吗?

而康熙,象征着最耀眼的太阳。

“天狗食日”,月亮遮掩住太阳全部的光辉。

梁九功在康熙身边多年,也算是见多识广了,他和皇上一样,压根不信古人说日蚀象征皇帝失德,奸邪当道的言论。

可架不住老百姓信呐!

而且他在宫里这么多年也不是白混的,他相信,有人一定会在这件事上面做手脚。

密嫔娘娘这段时间完全就是专宠,就是怀了孕皇上也没往其他主子宫里去,哪里能不让人眼红。

皇上让他监视着,就说明皇上心底已经有了打算,他只需要好好的盯着,看看是谁想在皇上眼皮底下找死。

第二日一早,天上即将出现“天狗食日”异象的事情已经传遍后宫,连在咸福宫静养的闰月也知道了。

她突然想起三年前,天上也出现了这样的异象。

当时正值大军在与额尔丹激战,在黑暗中,百姓们都说皇上失德,接连作出错误决策,惹天发怒,此战必败。

幸而皇上英明,亲自御驾亲征在阵前指挥,把额尔丹大军逼得节节败退,表示不敢再犯进一步。

这事儿,才静下来。

闰月看着头上青天,实在想象不到,这一次,皇上又要经历什么。

她坐在绣架前,拿起针线,思虑再三,在给康熙的荷包上面,又绣了一大一小,两只兔子。

绣完,闰月摸了摸自己的小腹,轻声说:“咱们一起等阿玛来。”

只是没想到,康熙还没等到,却等到了扑面而来的流言。

那些人,像是怕闰月听不见似的,特地安排了几个宫女,状似无意的路过咸福宫,口中说的全是中伤闰月的言语。

闰月听着她们的意思,自己成了魅惑人心的奸佞,皇上也成了被人蛊惑的昏君。

小海子气的,当即就要关了咸福宫的宫门。

闰月口中抿了一颗酸梅子,对他说:“别关了,她们想告诉给我听,我就听着。”

“刚刚走过去几个了?”她浑然不在意的样子。

小海子看她毫不介意,做了个手势:“都八个了。”又暗骂一声道:“她们是真闲。”

小海子又说:“主子可千万别放在心上,皇上一定不会轻信这些流言的。”

云隐也说:“主子放心,‘天狗食月’只是天上一种正常的天象,钦天监早就监视到了,皇上肯定会有所准备。”

闰月点头,让人搬了把椅子,一边坐在太阳底下晒太阳,另一边,则是数着到底有多少人要来咸福宫给她讲故事。

傍晚时,康熙来咸福宫,闰月兴冲冲的告诉他,今日的咸福宫热闹得很,仅仅一个下午,门口就路过二十多个宫女。

康熙看着她,好像真的没有把这些流言放在心上,捏捏她的脸,“表现不错,往后再有人给你讲故事,你也讲给朕听听。”

“皇上都已经成了那些人口中的昏君了呢。”

那些话,康熙也听了不少,他更不在意,还打趣闰月说:“朕是昏君,你也成了妖妃,正好一对儿。”

他又说:“别担心,钦天监已经监测到,日蚀明日中午始,你记得在咸福宫别出去。其余的,朕来处理。”

闰月点点头,她想了想,将绣给康熙荷包拿出来。

“闰月知道,皇上喜欢傲雪寒梅,但闰月给皇上绣的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三秋桂子。”她展示给康熙看。

康熙十分惊喜,“三秋桂子,玉兔逐月。朕喜欢。”

“可玉兔为什么是三只?”康熙手摩挲着跑在最前面的那只,笑道:“还挺胖。”

闰月一下子就笑出了声,指了指那只被康熙说挺胖的兔子,“这是皇上。”

康熙半挑着眉。

闰月又给他介绍,“后面这只大一些的,是我。旁边这只小小的,是他。”闰月指了指自己的肚子。

“这个啊,象征着闰月和孩子,会永远站在皇上身后,不离不弃。”

康熙听后,立刻将荷包佩戴在自己腰间,然后将闰月紧紧搂入怀中。

第39章

日蚀的事情, 康熙并没有命令钦天监外传。

后宫中人如何得知, 只能是钦天监出了内贼。

康熙一边让人排查内贼,另一边,则叫人封锁了消息,不让日蚀的事情传到宫外。

至于那个传播谣言的人, 康熙冷冷一笑,不用想都能知道。

闰月在宫中从未与人结怨过,能让人这么针对她, 无非是因他的宠爱, 并且传播流言的人, 连他也一起骂上了。

被美色所迷的昏君?

平妃真是好大的胆子。

仗着是仁孝皇后的妹妹, 就敢以下犯上, 纵容胤礽起事, 他已放过平妃一次, 她却敢恶语中伤闰月, 当真是不知所谓。

当日早朝时, 康熙看着底下胤褆、胤礽、胤祉三个儿子, 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

胤褆自从宫乱以后安分了不少, 每日早朝就缩在一边, 只要康熙不点他名字, 他绝不吱声。

胤礽和胤祉也是,做事缩头缩尾了不少。

倒是胤禛,初次上朝,提了好几条于国于百姓都有利的事情, 康熙暗自点头。

等四阿哥胤禛回完,有大臣出列,道:“启禀皇上,臣有事启奏。”

康熙和颜悦色,“讲!”

“本届科举主考官择定第一名为崔均培,第二名为戴有祺,第三名为杨中纳。”而后,又将三人试卷呈给康熙。

此次科举,是康熙去年出意外之前,特意让胤礽主理的,本打算让胤礽历练历练。

康熙颔首,梁九功将试卷打开,呈送给康熙。

第一个看的是第一名崔均培的文章,这是太子亲自阅过卷的,太子曾经赞过崔均培文风出采,是难得的才子,只要皇上点头,这崔均培就是本届科举的状元郎。

太子胤礽小心翼翼的抬头看康熙,只一眼,便不敢再看。

从前走错一步路,已经是让他后悔不已。皇阿玛对他不苛责是对他最大的宽容。

现在,他生怕再错一步,触怒了皇阿玛。

他站在阶下,心里捏了把汗,崔均培确实是他点的头名,但是如果皇阿玛不喜欢,随时可能将这头名换掉。

想到自己曾私下接见过崔均培,意图笼络到自己麾下,胤礽突然觉得口干舌燥,心里慌得厉害。

皇阿玛不会已经知道了他私下结交举子吧。

不过幸好他看过崔均培的文章,那样的文采,就算不是状元,前三甲总能排的上,皇阿玛爱惜人才,不会随意抛弃。

康熙仔细阅卷后,点了点头,大赞写这文章的人是个有真才实学的。话落,康熙意味深长的看了太子胤礽一眼,缓缓道:“太子眼光不错。”

胤礽顿时松了口气。

梁九功将崔均培的试卷收起来,又翻开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卷子给康熙看。

康熙看得入神,又赞道:“今次科举,有能力者繁多。”

这话,便是认同了太子的看法。

定崔均培为金科状元,第二名戴有祺为榜眼,第三名杨中纳为探花。

底下大臣高呼皇上万岁。康熙的思绪却不知飘到哪里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