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状元》TXT全集下载_1044(1/2)
“这个……”
张苑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想了想最后干脆将奏疏交到朱厚照手中。
“陛下可以亲自看看沈国公的建议……沈国公的想法是……制造出一百条左右大船,一条船运兵两百,其余空间用来装载粮食、衣物和火炮、火铳等物资。一次性出兵两万,即便不是沈国公亲自领兵,这些兵马也足以把海外产银地给拿下。”
朱厚照犯嘀咕了:“两万兵马……这不少啊!”
张苑开解道:“陛下您想啊,之前咱跟佛郎机人做买卖,从他们手上得上千万两银子,结果不过一两年时间,他们又运来同样多的银子……而正常年份国库年收入为二三百万两银子……这打佛郎机人,获得的利益比起大明年收入多出好几倍。”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朱厚照猛一拍桌子:“打!必须打!”
朱厚照是个贪财的皇帝,受小时候南下游玩手里缺钱的影响,他对银子远比别人渴望,当知道派两万兵马去,就可能让大明每年国库收入增加四五倍时,怎么都不愿意放弃这么好的赚钱机会。
朱厚照也开始分析起来:“我们只需再花个一二百万两银子的成本,加上两万兵马和必要的火器和甲胄,就可以拥有一块海外之地,每年给国库带来一千万两银子的收入,大明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朕的江山也能稳固,何乐而不为呢?”
张苑反倒开始泼冷水了:“但陛下,现在沈国公只是上奏,具体如何落实,现在没法确定。沈国公的意思是这件事需要经过朝廷商议,得到一个确切的答复……毕竟攻城略地容易,坚守却难,若攻下海外之地,需要有人看守地盘,这两万官兵可能……暂时回不到大明。”
朱厚照一听,顿时沮丧起来,问道:“那沈国公的意思是……?”
张苑皱眉苦苦思索,最后试探地问道:“沈国公未在上奏中提到如何解决,但以老奴看来,恐怕出征将士非要轮换不可……每一批出去的人可能只能在海外停留个一两年或者三四年,然后再从国内派出将士去替换他们,周而复始。”
朱厚照点了点头:“这倒是解决之道,兵马轮换,其实很有必要,毕竟每年都会运大批银子回来,只要每次运银子的时候,把应该撤换的将士给捎回来就行了。朕也可以安排官员和将领过去,专门负责这事,而且他们跟大明境内的官员一样,每过几年就轮换,一切都当是大明的领土就行了。”
“陛下英明,陛下英明。”张苑笑着恭维。
朱厚照本来垂头丧气,此时却精神百倍,兴致勃勃地问道:“现在沈尚书是怎么个意思?”
张苑道:“以沈国公之意,要彻底平掉海外之地,先要将大明周边盘踞的佛郎机人给彻底击败……沈国公得到线报,说是这群人盘踞在南边的海岛上……其中一座岛物产丰饶,之前朝廷曾以沈国公牵头在那边开辟盐场和工坊,不过这么多年过去,那边的盐场和工坊多有荒废,被佛郎机人占去不少。”
朱厚照皱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佛郎机人狼子野心,居然敢在朕的眼皮底下图谋不轨,实在可恼!”
张苑再道:“所以沈国公主张先把那些岛占回来,建立城池管理,用两三年时间扫平南方诸岛,在此期间摸清洋流和季风,把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再派出船队去征讨海外之地,争取用三五年时间,把海外有银矿的地方给占下。”
“好,这主意甚好。”
朱厚照夸赞完又苦恼起来,“但不能每件事都让沈尚书去做,他是朝廷两部尚书,很多事需要他处理。”
张苑为难道:“但陛下,若是沈国公回京城的话,那江南这边的事情必然会被拖延,您也知道……除了沈国公有此能力做成此事外,旁人……怕是力不能及,这也是沈国公请求留在江南的原因。”
“若不行的话,沈国公会请辞两部尚书,或者挂个名,具体事务交由下边的人去做,再不行的话干脆把两部衙门挪到南京来,让沈国公在江南处理朝中事务。”
朱厚照想了想,自言自语道:“沈尚书不在京城,大明不没出乱子吗?这件事可以商量,但朕得把所有问题想清楚……这奏疏暂时留中不发,朕思虑后再行定夺。”
朱厚照学精了。
有些事他没考虑明白前,不着急去做决定,毕竟跟佛郎机人开战这种事并不在他的计划之内。
此时的沈溪则基本能猜到朱厚照的想法,他对于跟佛郎机人交战之事没有多重视,新城一切照旧,船该造还是造,兵马仍旧在进行日常训练,新城百姓愈发增多,一切都那么欣欣向荣。
朱厚照则在用心琢磨两天后,依然觉得沈溪的建议是让大明朝廷摆脱财政危机的最好方法。
发现沈溪无意跟他回京城后,朱厚照开始动摇回京城的念头。
他随即将张苑叫来,把自己留在江南的事跟张苑说了,但对话的方式并不是商议,而是以命令的形式让张苑筹备一切。
张苑一听非常难以接受,哭丧着脸道:“陛下,您不可留在南京啊……您不回京城,朝事当如何?”
朱厚照道:“京城不是有谢阁老他们在么?朕可以在江南设立一个临时朝廷……这朝廷甚至可以设在沈尚书亲手督造的新城里,朕把那边当作临时行在……有沈尚书参详,朕处理政务也方便些。”
张苑愁眉不展:“陛下,这不合规矩啊,您留在江南一时尚可,但迟迟不回京城的话,就怕久拖生变……这天下间有很多人觊觎您的皇位……”
朱厚照没好气地道:“朕要做什么,用不着你指点,你只需要按照朕的吩咐办事就行了……现在立即把朕的意思通知下去,剩下的事情不用你管。”
张苑本来又想告江彬的状,但见朱厚照态度不善,只能收起念头,领命退下后去跟南京小朝廷的文武大员商议。
……
……
朱厚照下达在江南组建临时朝廷的圣旨后,便准备动身前往新城,跟沈溪汇合。
不过此时留守京城的内阁首辅谢迁却感觉问题重大。
谢迁在朱厚照从江西撤兵时便感觉皇帝又在胡闹,居然为了投水的宁王妃滞留饶州府多日,回到南京又接连爆出很多事,让谢迁更为担忧,尤其是朱厚照想留在江南之事,在他看来太过荒唐。
谢迁马上去见张太后,商议促成朱厚照回京之事。
张太后神色间颇为无奈:“谢阁老,哀家也知道你的忠心……哀家跟你的想法一样,希望陛下能早些回京城来,避免天下动荡……但问题是就算哀家跟你一起向他提请,能让他回来吗?”
张太后此时好像认命了。
想要得到儿子认同,却一直被儿子抵触;想要针对沈家人,却发现沈溪直接举家迁到江南,连人影都见不到,针对也就无从谈起。
张太后就像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一样,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谢迁道:“回太后,要让陛下回来,并非做不到……若西北局势有变,社稷不安,陛下肯定要回来……”
张太后打量谢迁,问道:“西北真的有战事发生?那赶紧派人去通知陛下,让陛下早些回京才对!”
谢迁露出老谋深算的神色,行礼道:“老臣遵旨。”
第二五七五章 爱情观
谢迁果然跟朱厚照上奏去了。
得到张太后的准允,为了促成皇帝回京,哪怕虚报军情也在所不惜,不过他不认为这是虚报,因为斥候来报,阴山南北巴图蒙克正在兴风作浪,战火从夏天燃烧到冬天,一旦让他统一达延部,下一步兵锋必将直指河套地区。
之前三边总督王琼多次上奏朝廷,希望朝廷能加强对草原的控制力度,增加开支用度等等。
谢迁便以王琼上奏为引,向朱厚照上了一道加急奏疏,表明西北军情严峻,必须要皇帝坐镇中枢指挥。
三天后,就在朱厚照准备动身前往新城时,谢迁的奏疏以三千里加急的形式从京城送到朱厚照手中。
朱厚照拿着谢迁的奏本,脸上满是震惊的表情。
“陛下,这江西刚平,怎么西北那边鞑子又开始闹事了?”张苑表现得很紧张,但心底却窃喜不已,他跟谢迁站在同一立场,都希望朱厚照早些回京。
朱厚照不可思议地道:“巴图蒙克不是已经垮台了吗?败军之将,有什么资格跟朝廷斗?再者草原经历连年战火,青壮尽失,就算他重新整合达延部,接下来对大明又有何威胁可言?”
张苑道:“话虽如此,但国不可一日无主……老奴想要说的是陛下需要回京城坐镇,如此才能震慑宵小,确保京城稳定,边关将士也更加能坚定抵御外辱的信念。”
朱厚照将谢迁的上奏直接掷于地上,生气地喝问:“听你话里的意思,朕不回京城,九边将士就不保家卫国了,是吗?”
张苑赶紧赔罪:“老奴并无此意。”
朱厚照很气恼,偏偏又没什么好办法,一摆手道:“罢了,罢了,国事为先,朕先回京城看看是个什么情况。”
张苑道:“陛下,那沈国公上奏跟佛郎机人交战之事……”
朱厚照不耐烦地道:“鞑子都快打上门来了,朕哪里还有心思顾及这些?也罢,就让沈尚书留在江南,统筹军政,这次回京城不需他同行……不过跟佛郎机人开战尚有待商榷,回头再定吧。”
……
……
朱厚照的心思一日三变。
因为谢迁的上奏,朱厚照感觉皇位不稳,立即放弃去新城建行在长久驻扎的打算。
朱厚照下旨回京,张永和徐俌等人感觉太过突然。
“陛下要走,这是好事,至少咱不用再看陛下脸色行事。”徐俌回到南京后,一直担心朱厚照追究他战败的责任。
不过发现朱厚照非但没追究,还给他封赏,好似浑然不记得有九华山惨败那么回事,徐俌才松了口气。
徐俌巴不得朱厚照早点走,这样他可以高枕无忧,继续在南京城做他的土皇帝。
可是张永却不想朱厚照就此离开,神色阴沉,郁郁不乐道:“陛下就这么走了?咱家该当如何?”
徐俌眨了眨眼:“张公公想回京城之事,是否跟陛下提过?”
张永怒道:“陛下一回来就住进皇宫,咱家连面都没见着,如何去提?难道徐老公爷就没想过帮帮咱家?”
徐俌一脸憋屈之色:“老朽同样没机会面圣……陛下跟前全都是奸佞小人,江彬和张苑就跟两条饿狼似的,凶神恶煞盯着,旁人能随便觐见?张公公要不还是想办法跟陛下提及此事……就怕陛下忘了啊。”
张永瞥了徐俌一眼:“你希望咱家早些离开?”
徐俌没好气地道:“以咱俩的关系,有必要争论这些吗?张公公你早些回京城是好事,最好能把张苑的位置给顶替了……老朽希望你能早一步成为内相,以后老朽还指望得到你的庇护呢。”
张永哀叹道:“没有个由头,根本无法请见陛下,除非有人相助。要么徐老公爷,要么……只能靠沈大人,旁人说的话,在陛下那边未必好使。”
徐俌赶紧摆手:“张公公千万别盯着老朽……老朽可不敢跟沈之厚相比,他是什么人?帝师!两部尚书!位极人臣!老朽不过是偏安一隅,靠祖上蒙阴的勋臣,跟陛下关系相对疏远,在朝中谈不上有什么地位!沈之厚才是朝中说一不二之人!”
……
……
朱厚照回到南京后,沈溪的信件莫名多了起来。
朝中包括谢迁、王琼、王守仁等文武大臣都在给沈溪写信,那些跟沈溪不太熟悉的地方官员和将领也在写,刚开始沈溪还要逐一回信,到现在已放弃,只选择那些比较重要的信函回复。
唐寅没回新城来,因为这次朱厚照打定主意要带他去京城,这基本符合沈溪的预期。但对于谢迁上奏中提到草原生变,沈溪却不这么认为,之前他已将草原搅得七零八落,青壮消耗得差不多了,还拆分部落和操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系错综复杂,要重新统一达延部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威胁大明边关了。
沈溪揣测这更多是谢迁促成朱厚照回京而采取的一种策略。
“大人,陛下已准备腊月二十五动身回京,现在南京城里兵马已在做准备,至于江彬则留滞江西之地,似乎已暂时失去陛下信任……”
云柳的调查仍旧着眼于皇帝及其身边近臣。
随着沈溪上奏要跟佛郎机人开战,云柳便彻底明白了,想方设法弄清楚皇帝的反应,以便这边及时而准确地做出应对。
沈溪听云柳把事说完,悠悠道:“北方早就被冰雪覆盖,黄河和北运河封冻,就算陛下现在动身,没个两三月也无法回到京城……谢于乔以为这招管用,但就怕窗户纸捅破……王琼或许跟谢于乔上奏的内容完全不同。”
云柳有些迟疑地问道:“大人的意思是……谢阁老有意夸大事实?”
“这还用问吗?”
沈溪笑着说道,“自打陛下出京城那一刻起,朝中文武百官便琢磨如何把陛下请回去,现在江南战事基本结束,还有何理由纵容陛下留滞江南不归?现在只是拿西北局势不稳来做文章,已算客气了。”
云柳神色间很是拘谨,实在想不明白,谢迁还有其他什么“不客气”的招数。
沈溪再道:“这么说吧,陛下不招我陪他回京,我的目的就算达到了,至少现在谢于乔也不着急让我回京城,或者说京城那边没人希望我回去……王德华在西北的日子不多了,下一步我希望他入朝接替我兵部尚书的位置,三边总督可以交给王守仁,或者是胡重器……”
云柳道:“大人真想卸任兵部尚书?”
沈溪点头:“我不回京城,兵部尚书还有必要做吗?我想把吏部尚书的差事也一并让出去,只是做个国公岂不逍遥自在?”
“但大人……”
云柳替沈溪不值。
沈溪一抬手打断云柳的话:“官场最重要的是舍得,有舍才有得,对我而言,身兼两部尚书不是什么荣光的事,反而是巨大的包袱,早日甩掉我才可以放手做正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