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战国大司马 > 战国大司马 分节阅读 181

战国大司马 分节阅读 181(1/2)

目录

d阳。

其二,宋王偃在信中称赞了蒙仲他那“反制齐国”的策略,并允许蒙仲前线自决,不必考虑彭城的安危。

其三,宋王偃告诉蒙仲,他会想办法派一支援军迂回绕路赶来逼阳增援。

不得不说,在收到宋王偃的这封书信后,蒙仲大感意外。

其实他这几日一直在担心滕县的齐将田敬,担心后者忽然从滕县撤兵前来围攻逼阳。

没想到,远在彭城的宋王偃一眼就看穿了当前局势的关键,果断向滕县增兵,这让蒙仲不得不为之感慨,感慨宋王偃不愧是军将出身的君主,眼界确实并非戴不胜、戴盈之等人可比。

不过最让蒙仲感到佩服的,还是宋王偃那句「彭城有寡人在、尔等不必多虑」的话,着实是魄力过人。

在这一点上,宋王偃着实比曾经魏国的君主「魏惠王魏罃」还要有魄力倘若当年魏惠王亦有宋王偃这种魄力,或许魏国名将庞涓就不至于在马陵被齐将田忌、孙膑等人击败,致使魏国十万精锐覆亡、元气大伤。

六月十六日,宋王偃所说的援军,终于抵达了逼阳。

这支援军,由戴氏一族的族人「戴璟」率领,自彭城出发后向东而行,途径「吕邑」后折道向北,彻底绕过了独山一带,迂回抵达逼阳。

由于绕了一大个圈,这支援军多走了足足六日的路程,以至于六月初七即出发的他们,直到六月十六日才抵达逼阳。

至于这支援军的数量,则是一军的常备宋军与八千名家族族兵,合计两万人后者,即那八千名诸家族族兵,由彭城西边「萧城」的县司马「萧戗」率领。

戴璟与萧戗二人的率军抵达,着实让太子戴武长长松了口气。

虽说他这段时间每每支持蒙仲的决策,但归根到底,似蒙仲那种兵行险着似的用兵方式,着实还是让他吓地不轻,以至于每日夜里都不敢睡得太死,生怕齐军跑来袭城。

而现如今多了戴璟、萧戗这两万兵力,他终于可以睡得稍微安稳些了。

然而,蒙仲却又提出的异议,他对太子戴武说道:“田章、田敬二人目前分别被牵制在独山、滕县,逼阳暂时无忧,八千名各家族族兵入城后足以守卫城池,至于戴璟军将的一军兵力,我建议增援戴不胜司马终归这场仗几时才能结束,并不在于我逼阳能守住多久,而是在于齐国几时停止对我国的征战。想要让齐国停止这场仗,就必须让他们感受到我等为了保卫国家不惜鱼死网破的决心”

太子戴武沉思了许久,最终还是同意了蒙仲的建议。

考虑到戴璟这位年轻的戴氏族人或许并不具备搅动整个齐国的才能,蒙仲决定让乐毅助他一臂之力。

对此,乐毅并无异议,至于戴璟,鉴于太子戴武开口,戴璟亦没有异议:“既然是太子的意思,臣照办。”

于是乎,逼阳城仅多了八千兵援军,而戴璟、乐毅二人,则立刻率军前往齐国,协助戴不胜攻入齐国腹地。

蒙仲相信,只要有乐毅从旁相助,戴不胜、戴璟凭他们麾下近两万士卒,定能让齐国感到一些威胁,让齐王田地最终放弃攻打宋国的决定。

但究竟结果如何,蒙仲亦不敢保证,一切都得看如今齐国的君主田地,看看后者心中的那条线。

即为了攻取宋国,他愿意付出怎样的代价。

第201章 互攻互守

六月上旬至中旬,就当齐宋两国军队分别在滕县、逼阳、独山三地僵持不下时,戴不胜也已经完成了对郯城的震慑,正准备从郯城出发北上,进攻齐国腹地。

考虑到自己麾下仅八千余兵力,实在不足以对偌大的齐国造成威胁,又考虑到自己率军北上后,郯城城内的齐人家族说不定会联合起来夺回城池,断绝他的归路,因此戴不胜以严厉的手段要求这些家族派族兵协助自己北上,否则便用这些家族的族人祭旗。

对于郯城来说,戴不胜麾下的八千士卒还是颇有威慑力的,是故一些家族抵不住压力,只能抱着虚与委蛇的态度,派出族人汇聚到戴不胜麾下,就这样又凑出了一支约两千左右的军队。

当然,这支两千左右的家族兵,戴不胜可不敢指望他们的作战能力,说得难听点,一旦途中遇到齐国的军队,这些人不调转方向来攻击他就已经是谢天谢地。

但即便如此,戴不胜还是带上了这两千左右的郯城家族族兵,一方面他是为了增涨自己的威势,而一方面,他是为了尽量减低郯城这些隐患与其让这些毫无忠诚可言的郯城家族让其子弟藏在郯城,还不如带出去,好歹这些人也能帮着摧毁沿途城池的农田什么的。

除了胁迫那些家族派族人为己用,戴不胜还要求这些家族出面胁迫郯城城内的平民,其目的还是为了增涨威势。

迫于戴不胜的威胁,那些家族不敢违抗,只有乖乖听从,出面在城内用半强迫的方式征召了一批青壮,约有三四千人。

八千宋军胁迫、监视两千余郯城家族族兵,而两千余郯城家族族兵则代替管辖那三四千郯城平民,以这样一个规模,戴不胜率在留下两千宋军守卫郯城后,领着六千宋军与临时凑出来的近六千姑且就称作“郯城兵”,共计一万两千人,浩浩荡荡往北而行。

不得不说,戴不胜虽然被田章称为“勇而少谋”,但在某些方面还是蛮狡猾的,无愧他宋国军司马的职位。

从郯城径直往北约百里距离,沿途就会经过位于西侧的城邑「兰陵」,兰陵邑乃是「郯郡东海郡」辖下的大邑,其最早归属「缯国」,后缯国被莒国所灭,莒国又被鲁国所灭,故而属于鲁国。

而待等到吴越称霸时期,兰陵又前后被吴、越两国所攻占,而最后,待等楚国灭越国,兰陵便又归属了楚国。再等到齐楚征战,兰陵又被齐国所占据,成为郯城下的一个大邑。

前两年宋国与齐国开战时,宋国的军队在攻陷薛邑后,兵锋便直指兰陵、郯城两地,但由于赵主父最后接受了齐国的臣服而将精力转向国内的夺权之事,这使得宋国亦只能停止征战,以至于宋国最终没能攻克兰陵。

而这,也正是戴不胜对郯城、兰陵一带颇为了解的原因,因为上回攻打齐国时,他就是参与者之一。

待等他率军抵达兰陵后,兰陵城邑早已处于戒严状态,只不过守城的兵力不多,大概只有千余士卒的样子,驻守兵力很是薄弱。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郯郡曾经驻守有五万余军队,然而这些军队却早已被抽调前往攻打宋国,以至于郯城、兰陵一带的守备异常空虚。

抵达郯城后,戴不胜叫来的郯城兵中徐氏一族的家司马「徐粱」,命他率领六千郯城兵攻打兰陵,且必须在一日内攻破城池,否则各家族的司马全部处死。

不错,戴不胜纯粹就是借机消耗这支杂兵的力量,毕竟这支军队的构成乃是郯城的大小家族与平民,毫无忠诚度可言,别看他们目前跟随戴不胜,但那只是迫于无奈,一旦齐国派来一支正军,这群人保准立刻倒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