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1/2)
因为王格致老爷子的话,现场的专家都已经蠢蠢欲动,便在主办方的组织下,开始有序地进行鉴定工作。
媒体也很兴奋,本来以为今天会是一次枯燥的交流会,没想到居然出现这么戏剧性的事,不管鉴定结果如何,光是这跌宕起伏的剧情,就足够吸引眼球了。
梦华这次是真的出了血本,请来的专家都是业内赫赫有名的权威,一群人围着商阙拿出来的那副画,各种鉴定工具轮番上场,场面堪比做火箭研究。
鉴定过程细致而漫长,媒体和其他客人等在一旁,刘澳做事仔细,不忘吩咐工作人员好生招待大家。
大家一看,刘澳和勾时望还真是淡定,想想倒也是,勾家的《游松风阁》如此出名,断不可能是假的,只能说商阙拿出的那副画过于逼真,王老爷子又是个较真的人,才会真的去做鉴定。
不过现场这么多专家,不可能个个都看走眼,这场鉴定结果,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悬念。
时间一点点过去,不知过了多久,专家群围在一起,低声讨论了一番,终于有一人被推作代表走了出来,说道:鉴定结果出来了。
勾时望不以为然,笑道:请直说。
喻争渡虽然相信商阙,但此时此刻,也不免有些紧张,一颗心提到了半空中,下一刻,手腕就被旁边的人握住,喻争渡心头一定,不自觉勾起了微笑。
那专家面色凝重:经过仔细的研究讨论之后,我们一致认定,商阙先生的这幅《游松风阁》,是真品。
全场惊愕。
勾时望大叫出声:你说什么?
刘澳也无法再淡定,阴着脸道:这怎么可能,真品明明是勾家手上这一幅!
专家看了两人一眼,他们专家团虽然是梦华请来的,但并不受梦华摆布,自有自己的专业与坚持,因此他没有理会勾时望和刘澳的质疑,而是不疾不徐地将他们的鉴定过程一一道来。
古书画鉴定涉及知识众多,需要了解作者的字号、籍贯、生卒年间,又要对文史知识有深入研究,再者就是对绘画材料、装裱方式等方面进行鉴定。
专家团这次鉴定做得极为仔细,几乎将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了,而结果也让他们极为震惊。
商阙拿出的这幅《游松风阁》材料是切切实实的宋纸,其他各方面的细节也无任何作假痕迹,排除了所有伪造的可能,那么最终得出的结论便只剩下一个。
这幅画是真品。
现场媒体不懂鉴定,但他们能听得懂专家说的话,专家说得不快,一条一条,说得极为清晰,每说出一条,勾时望和刘澳的脸色便难看一分。
以上就是我们鉴定的过程,就结果来看,商阙先生这幅《游松风阁》确实是真品无误。专家说道。
一派胡言。勾时望指着专家道,他那是真品,难道我们勾家的是赝品不成?
王格致上前:勾家收藏的《游松风阁》我以前也做过鉴定,是真品。
勾时望冷笑:师叔,你难道想说,世界上有两幅《游松风阁》吗?
我们现在也不清楚怎么回事,为今之计,只能将两幅画放在一起,再做一次比较鉴定。王格致说道。
事已至此,勾时望别无选择。
于是在媒体的见证下,两幅《游松风阁》被摆到了一起。
原来分开看还不觉得,摆到一起之后,大家才发现,两幅画虽然很像,但隐隐的却有些不一样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觉得勾家收藏的那一幅气韵上似乎要稍逊一些。
呃,这两个字不一样啊。喻争渡眼尖,一下子发现了两幅画最大的不同之处,除了勾家的画上有几枚印章之外,两幅画的题字上也有略微的差别。
他这一说,大家也都注意到了,《游松风阁》除了画作,另有曲兰之本人的题诗,这一放在一起对比之后就发现,勾家手上那幅画上有个团字,在商阙那幅上却是写作纨,且勾家的那个团字还有过涂改的痕迹。
这处发现一下子让大家都振作了起来,大家分别将两句诗读了几遍。
王格若有所感:说起来,关于这个‘团’字,早些年的时候我和师兄也是讨论过的,原诗确实是‘纨’一字才对。
舒玉晶问道:这么说,商阙先生的这幅画上用的‘纨’字才是正确的,他的才是真品?
不是这么判断的。王格致说道。
哈哈,这你们就不懂了吧。勾时望本身也是世家出身,对鉴定门道自然也是懂的,当即得意地笑了出来,这恰恰证明了,我们勾家的这幅才是真的。
舒玉晶不解:这怎么说?
众所周知,《游松风阁》是曲兰之早年所作,当时他的草书水平还没有趋于稳定,作品中时有出现纰漏,再就是,这幅画原是有说明,画上的书法是试鸡毫的作品,这个‘团’字有过涂改的痕迹,应该是不小心写了别字,只好将错就错,如果是仿品,定然是不会留下这样的破绽的,而商先生的那一幅上面的‘纨’字完美无缺,可不正好说明,那是后世所作,才将原作的别字给改正了过来。
勾时望的话一出,大家恍然大悟,将目光投向专家团,王格致点点头:有时候,仿品确实看起来比真品更加完美无缺
那不是别字。商阙突然说道。
王格致一顿,看商阙:商先生,你说什么?
商阙看着勾家那副画上的团字,淡声说道:‘纨’字与钦宗赵桓的‘桓’读音相近,南宋之后,民间多有避讳,常以别的字代替‘纨’字。
商阙的话一出,现场俱是一愣。
喻争渡若有所感,拿出手机搜索了一下曲兰之的生卒年间,说道:曲兰之卒于1115年,距离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还有11年的时间,不可能提前避讳钦宗的名字。
勾家的这幅画不管是材料、装裱、还是印章等等各方面都能证明确实是宋品无误,因此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其年代问题,而上面的团字因为有涂改痕迹,加上曲兰之早年的书法确实不稳定,因此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别字。
加上能够看到这幅画的人少之又少,有资格鉴定这幅画的更屈指可数,而民间从来没有过第二幅《游松风阁》现身,因此勾家这幅画,数百年来一直都被认为就是真品。
但如今,另一幅《游松风阁》现身,商阙的话,又打开了另一个思路。
如果勾家那幅画上的团字并非别字,而是避讳皇帝名字,那么一切明显更加通顺了,字上有涂改痕迹,如果是写了别字的缘故,涂改之后理应是改回正确的字才对,但画上用的还是别字,那么更大的可能,不是涂改别字,而是把原来正确的纨字改掉的缘故。
会避讳钦宗名字,定然是南宋所作,这也是为什么勾家手上的画从材料、装裱各方面鉴定从来没有出过问题,因为画确实是宋朝的画,只不过不是出自曲兰之之手罢了。
现场有一位专门研究文史知识的专家对于古代的避讳比较了解,略一思索,便认同了商阙的说法:不错,钦宗时期,民间许多写法确实会避讳‘纨’字,其中‘团’字便是常用来替代的用法。
专家的话无疑给勾时望判了死刑,勾时望当即喊道:不可能,这不可能!这只是你们的猜测。
但到了这时候,他的挣扎已经徒劳了。
两幅画真假难辨,在其他种种手段无法分辨的情况下,自然是更符合判断逻辑的那一幅要占上风。
商阙的说法无疑更有说服力。
再就是,当两幅画放在一起比较之后,商阙的那一幅明显更具气韵,即便没有后面这一点,勾家的那一幅恐怕都无法再完全取信于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