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 > 1908之钢铁雄心 > 分节阅读 352

分节阅读 352(1/2)

目录

开新的基地

没错,严光等人就是这么做的。

“既然原有的几个基地已经饱和了,那么在开几个新的基地就好了”

话是这么说,但是基地的位置却并不是那么好找的

中国一共有七大铁矿区,分别是辽宁的鞍山和本溪,河北的迁安,安徽的马鞍山,海南的石禄,四川的攀枝花和内蒙古的白云鄂博。

这其中鞍山和本溪的建设已经有几年了,而且发展势头很不错,有把握在几年内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基地。

安徽的马鞍山也同样如此,另外河北的迁安是北京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区类似于后世的京、津、唐钢铁基地,而海南的石禄则专供应上海。

到最后,摆在严光面前的仅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四川的攀枝花,另外一个就是内蒙古的白云鄂博。

攀枝花的铁矿石储量丰富,然而这些铁矿石却是高钛型钒钛磁铁矿

如果说是低钛型钒钛磁铁矿,依照现有的冶炼技术和方式勉强还可以进行冶炼,然而如果是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话虽然自綦江铁厂成立后,当地的工程师就没有放弃过对钒钛磁铁矿的研究,一直希望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攻克这一世界难题,让在攀枝花地下埋藏的铁矿能够得到利用。

不过很可惜,虽然十几年来攀枝花基地的工程师们日复一日的研究着,而且似乎已经有了头绪的样子。但是对攻克这一难题,却总是像隔着一层纸一样,怎么捅就是捅不破

于是关于在攀枝花打造新工业基地的计划一直处于搁置状态,虽说一切其实都已经策划的差不多了,但是最后还是要等攀枝花基地的消息

到了这个地步,唯一稍微有点指望的就只剩下内蒙的白云鄂博了。

在1908年严光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曾经研究过在内蒙古开基地的可能性。当初被严光否决的原因主要在于位置太偏,还有一个就是内蒙古的人口太少。

如今看来,第二个问题显然是没问题了,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第一个

首先北京距离包头至少有五、六百公里的距离,而包头距离白云鄂博同样有一百多公里的距离。目前北京至内蒙的铁路仅修到了呼和浩特,而从呼和浩特到白云鄂博的话,至少还要在修三百公里的铁路

三百公里,不是很长

一年的时间也就够了

虽说从呼和浩特开始修铁路,一年的时间也就能修到白云鄂博了,但是在短时间内想要利用上白云鄂博的资源显然是不太可能了。

然而这个时候铁矿储量稍微多一些的地区的附近,都已经建好了铁厂,剩下规模稍小的铁矿则是给民企留着的,而且对于提升也没有太大的价值

“能不能在新领土上寻找”

就在严光一行在那里苦思的时候,一名国务院的官员建议道,这个建议就像是开瓶器一样打开了严光等人的思路。

没错,既然原来的土地上找不到,那就在新领土上找好了。

然而新占的领土虽大,想要在上面找出适合的位置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像是伊拉克、科威特和高加索盛产石油,可是除了石油外严光也不记得这里还出产什么的

到了最后,严光将目光瞄向了哈萨克。

在中国的新领土当中,由于哈萨克的主体民族是鞑靼人和哈萨克族的关系,再加上过去一直饱受俄国人的压迫,因此哈萨克人对外来的中国人并不感到排斥,于是包括哈萨克在内的整个中亚也就成了中国新领土当中最安静的一个区域。

同时由于哈萨克面积广阔的关系,在这块土地上也有着丰富的资源

在后世哈萨克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铀产量现居世界第一。已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煤、铁、铜、铅、锌产量丰富。钨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铬和磷矿石占第二位。铜、铅、锌、钼和磷的储量占亚洲第一位。此外,铁、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也较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00亿吨,煤储量为39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1700万亿立方米。森林和营造林2170万公顷,地表水资源530亿立方米。

历史上的苏联曾经拥有过世界第一的钢铁产量,而这其中作为支柱存在的就是乌克兰、乌拉尔、西西伯利亚、中央区及哈萨克在内的五大钢铁基地

这五大钢铁基地占全苏生铁产量的94,钢产量的88和钢材产量的90。

虽然这当中乌克兰和乌拉尔作为历史较久、点多、规模较大的老基地,其生铁、钢、钢材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1、67和66,然而这仅仅只是由于当时剩下的三个基地尚处于形成阶段,如果能够给予充分的时间,那么剩下的三个基地未必不能发展成像乌克兰和乌拉尔一样的大型钢铁基地

只可惜苏联并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不过严光有

第四百零三章 移民

日期:10月05日

在需要的设备被运到后,工厂渐渐的被机械的轰鸣声笼罩。

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出产的铁矿石将会通过铁路被运往附近的钢铁基地进行冶炼。根据国社政府制定的计划,在十年内位于哈萨克的库斯坦奈及卡拉干达及位于内蒙古的包头将分别成为总产量达到五百万吨的大型钢铁基地。

当然想要达成这一切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毕竟如果没有有力而且持续的支持,想要将哈萨克和内蒙古建成新的钢铁基地完全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就好象另一个时空的哈萨克一样,作为苏联五大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哈萨克钢铁工业基地是五个基地当中发展最晚、水平最低的一个。然而这里的条件却很好,不但有着全苏联第三大的焦炭生产基地,而且库斯坦奈和卡拉干达也有着丰富的铁矿石,利于钢铁工业的发展

哈萨克斯坦的自然条件绝不输给任何地区,若是能悉心培育的话,这里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国家的工业支柱,然而苏联的突然崩塌,却使得尚处于形成阶段的哈萨克斯坦钢铁工业弹死腹中不对,应该是早产

然而和苏联不同的是,只要严光还活着一天,就绝不会让苏联的教训发生在中国的身上。还有一点就是,严光可比斯大林年轻多了

就在开工的工厂正在将一列列的铁矿石运往附近的钢铁基地时,一群新的居民才刚刚抵达哈萨克斯坦

“长官。请问一下还有多久能到啊”

在一辆客车内,一名二十多岁的青年小心翼翼的询问着身边的一名军官,说着他还指了指一旁的同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