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释怒 > 分节阅读 31

分节阅读 31(1/2)

目录

于无。”

顿了顿,张素元又说道:“郑将军说得虽极有道理,但还不够全面,吉坦巴赤不会长期围困宁远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看着众人满脸疑惑的神情,张素元继续说道:“吉坦巴赤这几年是如何对待唐人百姓的,我们没人不清楚。如此做法对一个有雄心大志的统帅而言是极其愚蠢的,这说明吉坦巴赤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变得骄狂、刚愎,如此自然难纳忠言而只会任着自己的性子行事。”

“吉坦巴赤自起兵以来,大小数百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生平未尝一败,而以他如今的性子,势必更加不能容忍任何微小的失败,所以他不撞南墙是决不会回头的,宁远之战必将如郑将军所言,在见个真章前,吉坦巴赤决不会回头”张素元最后斩钉截铁地说道。

看着众人心悦诚服的目光,张素元轻松地笑着问道:“诸位将军,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如何抵挡住离人数日的强攻,守住宁远”

“是,大人。”众将相互看了看后齐声答道。

“诸位将军,这是大战前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我们今天要把所有相关问题都作出决断。”

随后,张素元在充分听取众人意见的基础上最后拍板做出了一系列的决定。

第一,赵明教依旧驻守前屯,而华觉岛上所有的人员物资三日内都要撤进宁远。

对于这一决定,诸将都极为困惑,因为大人的解释明显前后矛盾。照张大人所说,宁远之战将是攻守间的激烈对抗,胜负将在数天内决定,故此,宁远的所有布置也都是依此来进行的。

众人都清楚,宁远本就兵力不足,而按大人的思路,将前屯和华觉岛的兵力都集中在宁远本该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大人他却只集中了华觉岛的兵力。

对此,大人的解释是,为了以防万一,同时也是为了牵制离人的军力,驻军前屯和华觉岛依然极为必要,只是由于目前天寒地冻,华觉岛一带的水面已结成厚厚的冰层,使华觉岛失去了天然的屏障,而离人一旦攻城受挫就极有可能或出于泄愤,或出于诱使宁远救援的目的而攻打华觉岛,虽说可以凿冰阻敌,但略一疏忽就极易为敌所乘,故此这才决定从华觉岛撤军。

张素元的解释让众将半信半疑,很是困惑,因为不论是为了以防万一,还是想牵制离人军力,驻军前屯都没有什么用处。双方军力的对比太过悬殊,吉坦巴赤有充足的兵力,他完全可以截断前屯和宁远的联系而全无顾忌地攻打宁远,所以说赵明教统领的兵马放在宁远比放在前屯要有用得多。

众将虽然对张素元的解释很困惑,但他们都非常清楚一点,那就是如此明显的道理,他们想得到,张大人更没理由想不到,张大人这么做一定有他的深意,所以他们只要听命行事就可以了。

对这一决定最感高兴的当然非赵明教莫属,因为前屯显然要比宁远安全多了,但临行之时张素元对他的一番交待却又使他一个头两个大,因为张素元无论交待给他什么任务,他都不想也不敢违背。

对于张素元,赵明教是非常感激的,他知道自己的名声不好,但张素元依然让他独挡一面。张素元为人极其精明,用他绝不是出于糊涂,赵明教明白,张素元之所以用他既是出于自信,自信可以用他,同时也是出于信任,信任他可堪一用。

赵明教清楚,这一次将是他的关口,如果他再像以前一样偷奸耍滑,那如若张素元不死,他以后就得有多远躲多远,要想活命,就永远也不要在张素元面前出现。

第二,命令总兵满雄提督全城,并兼管南城防务,副总兵祖云寿负责北城防务,参将郑学峰负责东城防务,参将李胜之负责西城防务。

第三,命令守备左长组织城内壮民,战时封锁各个巷口,有异动者立斩;守备朱虎城统领督战队,战时有无令下城者立斩;通判金中越负责组织百姓准备食物,运送物资等项;医官李青山负责组织百姓运送和护理伤员。

第四,命令城外所有商民务必于三日内全都迁入城内,并焚毁城外一切房屋、树木,一定要彻底做到坚壁清野,一根草刺都不许给吉坦巴赤留下。

张素元安排的极为细致,甚至细致到医官究竟准备了多少用于包扎伤口的纱布。

“大人,若吉坦巴赤一旦发兵,必会有难民涌到,到时应如何对待他们”张素元命令刚刚发布完毕,祖云寿站起身来问道。

听了祖云寿的问话,张素元一愣问道:“祖将军,还会有难民吗”

“大人,总有人故土难离,他们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离开的。”祖云寿苦笑一声答道。

“大人,即便没有难民,吉坦巴赤也会制造一些难民的,一来是给我们添麻烦,二来是要把奸细混在难民中,沈阳、辽阳、广宁都是这样丢的。”郑学峰也站起来说到。

沉吟了一下,张素元说道:“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置难民于不顾,但如何安置难民则必须做到迅速、稳妥,对此大家有什么意见”

“大人,可以实行联保制,最少以三户相互熟识的家庭为单位,让他们互相作保,这些人一般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如此一来剩下少部分无人作保的难民也就便于监视了。”郑学峰说道。

张素元心中暗暗点头,他同意了郑学峰的意见。

三十八章 利斧

沈阳,虽不是辽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它却是辽东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吉坦巴赤定都辽东曾几易其地,先是定都辽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辽阳,而后又在辽阳东面另筑新城,随后又弃新城不用并最终将都城定在沈阳。

吉坦巴赤当初决定将都城由赫图阿拉迁至辽东,曾受到麾下诸大贝勒和各部酋首的激烈反对,但他迁都的决心没有因此而受到丝毫影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