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3(1/2)
风力动向、对海流和洋流方向等进行测定,可为航行在大海或大洋上的己方舰船提供航行活动以及登陆岸滩预测与选择的动态情报,其这方面的作用并不比气象卫星低太多,因为之前这颗卫星就曾准确为共和国气象局提供了可能袭向共和国沿海地区台风、飓风的准确信息,此次调集来作为战役情报支援卫星使用,实在是实至名归。
测绘卫星顾名思义就是用于对战区数字地图的测绘,昂贵的精确制导弹药中地形匹配制导技术就需要战区数字地图数据库的强大支持,才能做到准确飞行和精确打击。只调动了一颗这种超级昂贵的卫星,倒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本次计划中尚且没有大规模使用价格就跟等重黄金相差不多的精确制导弹药。
而调集数量最多的当属通讯卫星的缘由,自然再简单不过。
有道是,作战装备越先进的部队,越想精密合作、彼此协同作战的部队,对通讯需求的要求就越高,为了避免出现战区通讯容量与作战需求不相符合的情况,调集十颗通讯卫星并且征用了三颗民用通讯卫星作为备用,充分显示了本次作战计划对于通讯方面需求所进行的充分准备。
作为此次调集的宽频带超高频通讯卫星,它们有很好的覆盖范围、很远的作用距离、很大的通讯容量、很高的通讯质量、很好的机动性能、强大的生存能力,并且为了更好确保战区通讯畅通无阻,战役计划除了为登陆作战舰队安排了一艘带有大型抛物线卫星天线的多信道卫星终端的通讯船、另一艘同类型通讯船在舟山军港里战备之外,还从陆军借调了两台移动式大型卫星地面终端作为备用,它们将担负至少百分之七十的战区间通讯联络。
而作为指挥控制、信息传输和后勤支援必不可少的特高频卫星通讯系统,是承接卫星强大通讯能力与部队卫星终端之间的中介,该系统的强大关乎着整个战区通讯畅通的关键所在,再好、再多的通讯卫星如果不能通过该系统实现与部队巨大通讯需求的完美衔接,那么调集而来的卫星只能白白浪费,而部队的通讯需求也得不到满足,所以此次战役计划所调集到的卫星通讯系统是共和国最先进的一套,其先进程度不亚于共和国首都西山战略指挥中心里所正在使用的那套系统。
该系统是应一体化作战理念而诞生的强大信息通讯系统,可以说它是衔接战斗力和信息支援之间的重要桥梁,而论及谁才是一体化作战中的重要干将如何让前线部队的任何需要及时有效的实现战区共享,进而实现部队相互之间的支援、指挥部的密切协调,让诸多兵种真正在战场上实现融合为一个整体
这就需要能将军队所拥有的巨大信息优势和部队强大战斗力实现统一整合的一个强大作战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指挥,系统最大的特点便是“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具体构成便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查,所以开发该系统的共和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为该系统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y4qjz。
能开发这样先进系统的强大企业就是在1933年便被国防科工委进行力量整合之后的共和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从一开始该企业就始终在重要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民用系统建设上努力。并且,该企业拥有数个国防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在内的一系列重点院校和实验室的支持,在发展电子计算机、大型和巨型计算机、数字光纤通讯等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研发与应用上,在共和国军队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电子化、微电子化等方面,用不着举出实例也足以看出该企业已经是成绩斐然。
而该集团公司所开发的这款真正意义上的有自动化指挥能力的y4qjz系统,其中y是指一体化作战、4是指通讯指挥等四大特色功能,q是指情报、j是指监视、z是侦查,暨全部取自于每一个功能词汇的汉语拼音首字母。当然,如果利用这些功能的英文单词,并且同样取它们的首字母来实现组合,那么这个系统的名字就会被称之为c4sir。
自动化指挥系统最大的作战用途就是保障与协调,比如前线部队精确定位出来的目标,录入战术共享数据链后由自动指挥系统识别并干预协调,它可以充分考虑到对该目标实施打击所应考虑到的效能,调度前线火炮、火箭炮、海军舰炮等作用距离在三十公里至一百三十公里左右的武器支援,也可以调度低空霸主攻击直升机或者是战斗机,甚至是轰炸机,乃至是精确制导武器比如巡航导弹,也就是说该系统促使了战区的所有作战力量不再孤立。
更为细致,那么该系统就是让一体化作战理念的侧重点体现为作战时候的高度协同。在一体化作战中,各军种间相互独立却又相互依赖,在一体化作战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紧密围绕着同一个作战目的而行动,在全领域、全方位、全时间协同,以整体且按需求的保障为基础、梯次联动保障为根基、稳定的供修保障体系为特征,真正做到在战区之内以最快的时间集结最优势的战斗力快速有效的解决战斗。
因此,无论是调集而来的诸多提供海量战场信息、情报收集、通讯中转的各种卫星,还是准备好容量巨大以保证所有卫星效能不至于被浪费掉的卫星通讯系统,甚至是先进得无以复加的自动指挥系统,所有的先进信息技术硬件都是在为一体化作战中所必需的战场制信息权在做准备。
当然,军事信息技术促使了多元作战力量趋于一体化,这样的战役往往强调将各种力量、多种作战方式与手段结合使用,来进行若干战斗或交战。信息技术就是科学组织各种力量,使其彼此协调、紧密联系、高度统一的载体,是它让各种作战力量实现有机融合、实现密切协同,进而发挥出整体威力。
所以,可以说军事信息技术就是实现一体化作战的基础,共和国海军为了赢得琉球群岛战役的完美胜利,也是为了让“一体化作战”理念成为经受过实战考验的战术奇葩,光是从战役计划所筹备的信息通讯保障工作,就足以看出一体化作战所依赖的信息技术能力到底有多大,甚至可以说再先进的作战设备、再训练有素的部队官兵,真正要发挥出一体化作战能力,在战场上拥有强大的“制信息权”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但,真正要打击敌人、摧毁敌人,还是需要各种军事力量的战斗作用,只有高度的战场协同却不能拥有强大的战斗力,达成战役目的。因此,要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只需要发挥出自身强大信息优势而做到知己知彼,还应该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既然已经调集了如此众多先进的、昂贵的电子设备,甚至是将共和国为数不多的卫星都超不多征调起来,如果不能拥有强大的作战装备,那么这场战役的庞大作战计划就纯粹是空谈了。
早已经出海并且战斗过的海军特混舰队就不用多说了,该舰队足足有两艘航空母舰、三艘战列舰、八艘防空巡洋舰和八艘驱逐舰、两艘快速支援舰,其强大的航空作战能力以及对海作战能力,已经在中日海军的两次对决中展露无遗,而特混舰队在此次作战中,明显是要扮演登陆舰队重要航空支援力量和舰炮火力支援的角色,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该舰队要随时准备应对来自日本本土的支援力量。
而作为战役主体的登陆作战舰队,也是共和国海军应作战计划而准备的强大登陆力量,其组建目的就是在于实现与海军特混舰队的一体化协同作战,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获得战役主动权,为后续登陆的陆军扩大战役提供良好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