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1/2)
子了,弄得她老说自己没完成任务”
一屋子的人都愣住了,总队长一脸茫然,李进一脸铁青。第一个发声斥问的还是李进:“你认为是我们劝她去她爸爸家的吗你根据什么这么认为”
李进的反问,声势凌厉,邵宽城答不上来,但激动之下,仍继续撒野:“你们领导应该劝她赶快退出来不能为了破案,不顾自己人的安危不能为了”
李进厉声打断他:“邵宽城你说话要负责任”
井探长和梁探长也开口劝诫:“小邵,你先坐下,先冷静,有些事你是不是有误会是不是”
邵宽城再次抬高声音:“赵红雨住在她爸爸家,安全肯定没有保证”
“有没有保证也是她自己去的”李进又转向总队长,试图旧话再提,“如果能对万正纲恢复监视措施,对红雨也是一种有力的保护”
总队长面向李进,板脸喝道:“在没足够证据证明万正纲卷入敬陵盗案的情况下,局里撤销监视的决定是正确的。你们认为赵红雨住到她爸爸家里没有安全,有证据吗难道仅仅是因为她有几次吃坏了肚子吗”
屋里没了声音。
总队长也闷了一阵,再开口,仍然是不满的口吻:“其它方面的线索查得怎么样了”
李进忍气吞声:“在长安寻找目击者的工作有点进展,目前已经圈定了两个嫌疑人,还在落实”
总队长打断他:“有线索就要快速突进,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案子不能拖,你们必须尽快突破”
十七
敬陵盗案一波三折,国宝得而复失,此案的社会调查面相当之大,终于有一些目击者向警方反映了他们在案发前后看到的可疑车辆和可疑人员。李进顾不得找邵宽城理论就忙着布置抓捕行动去了,办公室里刑警也是忙得不亦乐乎。
这时的邵宽城,大约已经从刚才的激动中冷静下来。他一个人默默地把刚才的会议记录整理打印出来,送进李进的办公室里,放在他的桌上,又尴尬地退出去了。
他回到自己的房间,愣了一会儿,打开电脑,又开始整理做了大半的档案文件。有关敬陵的背景资料已经收集得足够,只需要稍加整理,即可编排成册,告一段落了。
如果说,唐玄宗废掉王皇后,抓了王守一,是唐代后宫史上的一件大事,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就更加出名了,这件事亦被载入史册,那就是:唐玄宗要求群臣拟议,正式立武氏为后
这件事出名就出在:皇帝欲立武氏为后,竟遭满朝文武公开反对,说明朝内对周武废唐的余悸和遗恨,有多么根深蒂固。武氏在中国历史上得到的最为著名的评价,就是她几乎重演了武则天的个人奇迹说“几乎”,就是说她在最后时刻,还是功亏一篑。
大臣们反对的理由,直接上升到国家社稷和皇权安危的高度。中书令张九龄和御史潘好礼不惜公然在朝堂之上,以死相谏,其声泪俱下,慷慨激昂,为史书明载。
潘好礼说:“礼曰:父母仇,不共天春秋曰:子不复仇,不子也先帝遭周武几度迫害,陛下如立武氏为后,何以面对先帝之灵”
张九龄说:“武氏叔父武三思,从父武延秀,皆干纪乱常之徒,天下共疾之,若陛下再立武氏为皇后,臣唯恐再蹈周武乱唐覆辙也”
除此,朝臣们反对的理由还有:自古不可以妾为妻,为圣者必明嫡庶之分
太子非武氏所生,一旦立武氏为后,必然引起储位不安
储位不安,则天下不安
诸如此类。
群臣众议,以天下安定之大局,力阻皇帝一意孤行。这场沸沸扬扬的君臣斗争,从结果上看,以皇帝屈服告终。但是,唐玄宗作为历史上最为痴情的风流皇帝,毕竟名不虚传。尽管他在群臣反对的声浪中被迫选择妥协,但他随后采取的动作,却强有力地发泄了他对立后未果的愤怒和委屈。
几乎所有关于唐代的史籍都全文记载了玄宗皇帝的一道诏告皇帝诏告天下,册封武氏为惠妃。惠妃并非一个名号,而是一个职爵,皇帝宣布:惠妃为后宫之主,宫中所有待遇,等同皇后,实为无冕之后。唐明皇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极为特殊的体制安排,对群臣干预他的“爱情”,忤逆他的圣衷,做出了强烈的反制。
诏曰:“武氏贵为天后之从孙,周恒安王之季子,少而婉顺,长而贤明,行合礼经,言应图史,贵而不恃,谦而益光,将加后宫之位,竟前后固让,辞而不受,孝慈之心,谅自天启。即赐封惠妃,宫中秩例,礼同皇后。自今日诏告天下,一体尊仰。”
反对立后的大臣们措手不及,无计可施。盛唐时期的玄宗皇帝毕竟权势倾国,大明宫内,武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迎来了六宫俯首,百官肃然,再也无人抗衡的格局。
邵宽城把查到的这些史料,摘编到敬陵盗案的背景资料中,至傍晚下班的时候,资料的整理工作已告完成。
晚上,邵宽城吃得很少,食不甘味。一连很多天了,他都没有按习惯饭后外语。他躺在床上,这是一天中唯一可以安静独处的时刻,他拿着手机,在被窝里,开始给红雨发信息。
“寂寞空虚冷,求关注。”
他发了第一个信息,然后焦急地等。
三分钟后,红雨回信了:“羡慕妒忌恨,没病多好”
邵宽城发第二个:“妹纸一个人吗,休息了吗”
红雨很快回信:“我爸刚下楼,我刚跟他聊天来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