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寂静农场 > 分节阅读 100

分节阅读 100(1/2)

目录

军用弩确实是为了给安保队使用的。不过他也不是临时起意,虽然没有扩充安保队规模的打算,但也打算让他们多一些装备。军用弩确实是一种相当不错的装备,特别是在森林里。如果配备上红外光眼镜,雨林中的夜晚,弩箭是一种无声的武器,也许比枪械作用更大。

不过既然这里没有,他也打算强求:“没有就算了。我也就随便问一下。”

荣总笑了笑,说:“也许我可以弄到。不过需要几天时间才能确定。”

他点点头说:“那麻烦荣总”

荣总没有继续这个话题,笑了笑接着说:“对了,李先生,你对那些弓和建在样式上有什么特别要求吗比如雕刻什么花纹之类的。”

李晟买那五十张弓,主要是想收买人心的。而且他也有丰富农场的娱乐的想法。只是想法暂时还没定型。他考虑了一下说:“尽量做得美观一些。比如做一些浮雕之类的。当然,不能影响实用性。”这些弓很可能会被当做奖品。

荣总将他得要求记起来,说:“我明白了。”

谈好这生意,李晟也就离开了。还没回到酒店,他就接到陈博的电话:“你小子牛啊。老荣那只能用机器拉开的弓你都能玩的转。”

“他给你打电话了”李晟没想到他这么快就知道了。

“还用打电话吗他发朋友圈了,临港玩弓的人基本都知道。”

李晟没想到那荣总竟然那么沉不住气,他刚转身就将这事当新闻报道出去了。他不想再说这事,问:“你今天能回到”

“在机场候机呢。大概三个小时就能到。”

“回了联系我。”李晟这次回来,是有些事情要和他谈的。

“那是当然的。对了,你这次回来还要搞招聘要不要我帮忙联系”

李晟想了一下,说:“你回来再说。”他确实要招聘人,不过主要是招聘具有农业方面的专业人员。而且他更倾向于招聘那些能耐得住寂寞的人,如果能在院校里招募应届毕业生当然是最好的。

只是他并不是很乐观,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愿意到一个一年到头见不着外人的地方工作

第三卷 第十二章 真的要赚钱了

当天下午,陈博回到临港后,连家都没回就直奔李晟住的酒店。李晟看门看他身边没有行李,想来是让司机送回去。

李晟才打开房门让他进门,他就说:“这次我去京城,收获还是挺大的。”

李晟将门关上,说:“事情谈成了”

“国粮同意给我们三十万吨的配额,不过小麦要二十万吨。大米十万吨。”陈博将自己丢在沙发上瘫坐在在那,说。“不过他们真黑,要七个点。”

这七个点,当然是相当于回扣之类的。不过这个配额相对华夏来说也是相当大。以华夏每年近三百万的谷物进口配额,这相当于十分之一了,那些人要一些返点,也在接受范围内。他点头说:“这个返点,我们一人一半吧。”

陈博笑着说:“难道你还想让我一个人出啊”他止住笑容又说。“不过这次能拿到这么多的配额,主要还是因为国际形势影响。今年主要的小麦出口国的小麦品质都不够理想,而你那里的小麦品质相当好,他们才愿意给我增加配额。开始他们只要小麦。但是我要求他们也增加大米。”

之前陈博好不容易才拿到五万吨的配额,不过大部分是大米。现在又拿到三十万吨,这不的不说是一个重大的胜利。

“那是因为我那里的小麦价格比较高。”

“大米更高。”陈博撇嘴说。

寂静农场的大米现在的离岸价就需要三块,因为是配额内的进口量,到国内进口税很低。但市场依然要卖到七块。这在国内已经算是比较贵的大米了。不要说那些只进口几百吨甚至只有几十吨的天价大米,超一下买到上百一斤的都有。

寂静农场的大米都是大宗进口产品,想要炒也炒不到多高的价。

不过现在有国内市场二十万吨的小麦销售配额,李晟对农场小麦的销售也保持了一种乐观。销售难题就主要落在大米上面了。不过他也知道陈博已经很努力,他也不能再要求太多。也许他可以考虑将农场的大米向巴西国内市场进行推广。而这个事情,只能得落在费尔南多身上。

陈博又说:“不过今年的寂静大米包装比之前好很多,现在主要都是进超市。也相当受欢迎。我想市场,会慢慢扩大的。”寂静农场的大米主要市场还是会落在亚洲的东部。世界其他的地区也许也会消费大米,但量绝对不会太大。

之前寂静大米因为没有抛光,让那些吃惯了抛光甚至是染过油的大米的华夏人很嫌弃。但陈博这段时间做了不少的广告,宣传未经抛光的大米营养更加丰富,微量元素更充足。加上寂静大米口感确实很好,而且外面一层米粉很容易清洗掉。米洗一次就和抛光后的大米没什么两样。

这才让更多的人接受这种进口大米。而这些大米大多是开始追求生活品质和健康的中产阶层家庭购买。毕竟,对于收入较低的家庭,超市里卖到七块一斤的大米,显得略贵了些。

李晟知道陈博为了做这个生意付出不少精力和心血,笑着说:“总之谢谢了。”

“谢谢什么你以为我是白做的”陈博大笑着说。“你知不知道,一斤大米我至少能有一块钱的纯收入”今年的拿到的大米进口配额如果完成,那他税后至少能有一亿几千万的收入。

而这才仅仅是大米而已。寂静大米走俏,寂静农场的其他产品也同样会受到连带影响,比如松茸、比如蘑菇,又比如蜗牛。还有以后潜在的其他产品。

陈博又说:“之前帮你酿酒的酒厂,每年也会要一些粮食,但不会太多。据说他们打算用来酿一些高档酒。”

李晟点点头,说:“那挺好。”

陈博突然坐直了身子,说:“不过有个事情让我特生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