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 > 穿越1640 > 分节阅读 87

分节阅读 87(1/2)

目录

们也同样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新上任没多久的两广总督沈犹龙更是直接上奏,说明了收取澳洲货品商税的总总不妥之处,言下之意,大明乃天朝上国,这澳洲即是前宋后裔之民所立之国,如今又尊明为正统,只是贩卖一些货品到大明,朝廷又怎么能收取商税呢。

沈犹龙之所以如此热心,也和他收取了不少两广地界的大商的银子离不开,在他看来澳洲人只是买点货物对大明不会影响太大。

如果说卖点东西就能影响到大明的国本就似乎有些小题大做了,不过他要是知道后世的确能靠货物倾销击垮一个国家的制造业的话就不会真的这么说了。

朝堂上两方人马,你争我辩双方都互不相让,周延儒已经看出了这里面的门道,想要收取商税恐怕的确没那么容易了。

就在双方你争我辩快要没有声音之时,广东一位六品小官的奏折却是从新让两方人马迅速的陷入到了新一轮的争辩中。

根据这位六品小官奏折所言,新安县令将一座不大小岛私自租借给了澳洲用,而且澳洲人还在上面屯了兵。

这事一上来可就大了,朝堂震动,一个小小的新安县令居然敢如此大胆,还有这澳洲番国驻兵于大明的领土上这又是何居心。

于是有人就说了,这澳洲毕竟是前宋后裔,肯定是眼见大明正此内忧外患之时图谋故土。

这个理由往深处一想似乎有那么回事,在天朝上国人的眼里,除了大明,所有以外的国家生活的地方都不是什么好地方,那些前宋人肯定在澳洲那生活不好,想要回了这屯兵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也许哪天就会开始攻城掠地了。

崇祯虽然愤怒,但还不至于失去理智,责成锦衣卫都指挥使,派人前往广东新安县彻查此事,在做定夺。

一时间那些倒澳派大臣们,各个像战斗公鸡一般,说话的声音也高了不少,意思看这次你们怎么解释,现在可不是收商税不收商税的问题了,而是通敌番邦的大问题。

如果一切属实,肯定是有人闹到要搬家的,别说新安县令,恐怕两广总督沈犹龙都逃不了干系。真的追击下来,不说死一片,至少能流放一大批。

倒澳派们乐此不疲的正在看笑话,而支澳派的官员此时一个个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想着解决办法。

此时澳洲的情报部门自然也是收到了消息,急忙将大明朝堂的变动迅速的用电报发给了驻广办,让他们做好应对之策,以崇祯刚愎自用性格,肯定会不把澳洲人赶出香港不罢休。

不过让情报部门感到庆幸的是,这次负责督查此事的是郑鸿逵,要解决此事离不开此人,所以顺道提醒了一把驻广办人员,能不能解决就靠他们了。

第191章 老熟人

明帝国锦衣卫来历,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从这些简短的接扫就能看出锦衣卫的权利有哪些,即使到了明末锦衣卫也随着大明朝一样在走下坡路,但几百年的特务机构和传承毕竟还是在的,皇帝下了命令,作为锦衣卫都指挥的郑鸿逵立马调集人马开始行动了起来。

郑鸿逵坐着船一路南下,先是到了福建郑家,与大哥郑芝龙商量此事,毕竟郑家也是靠着澳洲海货的既得利益集团,如果澳洲人真的被赶走不准澳洲货在上岸的话,对于郑家来说也将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同时郑家也怕对方将货物直接运到日本贩卖,这里可是郑家的传统垄断贸易地带,一旦澳洲人真的要进入,恐怕以郑家的舰队根本无法抵挡。

“只是眼下朝廷已经开始关注澳洲,如果不处理的话恐怕是交不了差。”郑鸿逵满脸忧虑的对着大哥郑芝龙道,澳洲人在香港的活动恐怕是离不开郑家眼线的,要不然也不会派郑森前去谈判。

“四弟,不瞒你,我以派森儿前往广州与澳洲人商谈合作办厂事宜。郑芝龙并不想隐瞒,而且他也不准备把这到手利益让出去,此时心中已经有个计策,恐怕这次能从澳洲人那里得到不少好处。”

之所以说给郑鸿逵听,意思就是要让他知道,郑家不希望澳洲人被彻底的赶出大明,相反这件事情还需要他的帮忙。

郑鸿逵当然知道大哥的意思,“只是不知道森儿与澳洲人谈的如何。”

“根据回信,据说还在接触,四弟准备如何处理此事。”郑芝龙问起了郑鸿逵的意见。

“依我之见,若是这事如实回报澳洲人恐难在大明立足,所以还需变通,若是此次咱们能从中盘旋,既给了澳洲面子又给了两广靠澳洲货发家的商人面子,他日我郑家有所求恐怕也不会推脱。”

“恩,正和我意,四弟就看着处理吧,不过这次和澳洲人的合作,我们到是可以多要一些好处,相信不用我们说,澳洲人也会给我们。”郑芝龙很肯定的说道,他已经看出澳洲人并不希望打战,根据他收到的情报,据说澳洲人打战需要通过国会,如果这场战争不能带来财富,就不会打。

结束了与大哥郑芝龙商议的对策,郑鸿逵不做歇息立马就坐船去了广州。

此时广州城澳洲驻广办也早早收到了消息,据说大明朝堂之上已经因为租借香港的事情展开了讨论,若是真的属实恐怕对澳洲不利。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这次来经办此事的人是老熟人,郑鸿逵。张天文已经在昨天见过了先到一步的郑森,郑森此次来意到是与此事无关,他是来商谈在香港岛合作办厂之事的。

双方的具体商谈才刚刚开始,很多细节性的问题,还有股份比例分配的问题还没进行深入交谈,现在郑鸿逵来了,恐怕这事要有变动。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老郑同志手上掌握了一张牌,租借香港之事可大可小,就看他如何处理了。

想必不给郑家一部分好处,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了,澳洲此时也不可能对大明用兵,光是每年的移民数量就没达到,这要是干上了至少在未来两年内都别想在从大明大规模移民了。

郑鸿逵来的很快,根据情报们特工来报,据说是一靠岸就来拜访了,看来他是不想自己的侄儿吃亏。

张大使几月不见,可还会。郑鸿逵已经笑着拱手朝张天文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