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酒话供销情 > 第67章 许你带病延年

第67章 许你带病延年(1/2)

目录

第67章 许你带病延年

在我的家族谱系里,有一位西荒堂叔,他的家安在义安县那片充满着泥土芬芳与质朴气息的农村。

生产队的那个时代,那可是一段激情燃烧且充满集体劳作氛围的岁月。堂叔在生产队里赶大车,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车老板子。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那片广袤的田野上,堂叔就会精神抖擞地来到马厩,精心挑选出那几匹最强壮、最温顺的马,给它们套上辔头,轻轻拍拍马的脖颈,仿佛在传递着一天的期许。

他稳稳地爬上大车,手中的长鞭在空中轻轻一挥,伴随着清脆的鞭响和马儿欢快的嘶鸣声,大车便缓缓启动,驶向那片承载着希望与汗水的土地。

一路上,堂叔坐在高高的车辕上,看着周围的风景,偶尔哼上几句不成调的小曲,那悠然自得的模样,仿佛整个世界都属于他。他熟练地驾驭着大车,穿梭在田间地头,将肥料、种子等物资准确无误地送到各个作业点。每一趟行程,他都全神贯注,眼睛紧紧盯着前方的道路,根据路况灵活地调整着缰绳,确保大车平稳前行。遇到坑洼不平的地方,他会提前勒住缰绳,让马儿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驶过;遇到狭窄的小道,他又能巧妙地操控大车,轻松地转弯。在生产队里,堂叔赶大车的技术那可是出了名的好,大家都对他竖起大拇指。

然而,时代的车轮总是在不断地向前滚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生产队的模式逐渐成为了历史。堂叔也离开了那片熟悉的农村,住进了县城。在县城里,生活的节奏明显加快,竞争也更加激烈。堂叔一时之间有些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经过一番思考和探索,他最终选择了以当二神来谋生。

对于现在的城里人来说,有关这个二神具体是干什么的,知道的确实不多。在农村,跳大神可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和神秘色彩的活动。说起农村跳大神,那里面的门道可不少,而且必须得有大神和二神这两个关键角色。大神呢,性别并不固定,可能是男的,也可能是女的。他们被人们视为神仙的代言人,有一个俗称叫做弟马。在那个相对落后、医疗条件有限的年代,当有人患病,却又无法从常规的医疗途径得到有效的治疗时,人们就会把希望寄托在跳大神这种方式上。大神和二神便会被请到患者家中,开始一场充满神秘仪式感的活动。

在正式的场合,大神会先穿上一身特制的服饰,头戴法冠,身披道袍,手持桃木剑等法器,口中念念有词。那咒语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充满了神秘的力量。而二神则在一旁配合着大神的动作和节奏,敲着锣鼓,摇着铃铛,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他们相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与神仙沟通,让神仙降临到大神身上,借助神仙的力量为患者看病。二神在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要协助大神完成各种仪式,还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状态,及时向大神反馈信息。有时候,二神还会根据现场的情况,即兴编唱一些歌谣,以祈求神仙的庇佑和帮助。在农村人的眼中,大神和二神就是连接人与神的桥梁,他们承载着人们对健康和幸福的渴望。 在民间,这么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仪式,那该怎么去看待它呢?且听我细细道来。这仪式的开场,是由二神来请神。这二神啊,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必须都是男人来担当。为啥非得是男人呢?据说在传统观念里,男人阳气重,更能与神灵沟通,而且这二神还得有个过硬的本事,那就是嗓子得好。在那昏暗摇曳的烛光下,大神稳稳地坐在特定的位置,仿佛是坐镇这神秘仪式的核心人物。而二神则精神抖擞地站在一旁,一手高高举着打神鞭,另一只手拿着文王鼓。

二神开始了他的请神之旅,一边亮开那洪亮的嗓子唱着,一边有节奏地敲着手中的单皮鼓。那鼓声“咚咚咚”地响着,仿佛是在唤醒沉睡的神灵;那歌声悠扬婉转,在屋子里回荡。说来也有趣,二神唱的这词调,二人转演员们大多都会唱。就拿那经典的唱词来说吧:“日落西山黑了天,帽子没戴鞋没穿,急急忙忙往前赶,一马来到李家湾”。这几句唱词就像是一个引子,把人们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奇幻的世界。那日落西山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一个人没戴帽子、没穿鞋,火急火燎地往前赶,最后来到了什么李家湾。接下来的唱词,可都是满满的学问,全是请神仙降临的赞美之词。二神声情并茂地唱着,把各路神仙的功绩、威严都一一赞颂,希望能打动神仙们,让他们降临到这小小的屋子里。

随着二神的歌声和鼓声不断交织,气氛也越来越热烈。当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直安静坐着的大神就该开口说话了。大神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他开始讲述病人的情况。他会说病人怎样得罪了胡黄白柳灰等动物仙,或者是冲撞了鬼神。比如,他可能会说病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路过了一片阴森的树林,不小心冲撞了那里的鬼魂;又或者是病人在不经意间打扰了胡仙的修行之地,从而惹得胡仙发怒。然后大神就会给出解决的办法,可能是让病人准备一些特定的祭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供奉;也可能是让病人佩戴一些具有辟邪作用的物件,以驱散身上的晦气。

这样的仪式,可不是一下子就能结束的,有的时候得进行一个小时,有的时候甚至得进行二个小时不等。二神就像是这场仪式的引路人,他用自己的歌声和鼓声,一步一步地引导着整个仪式的进行。

然而,时代在不断地发展,科技的光芒逐渐照亮了每一个角落。如今,相信这些的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一代大多接受了现代科学的教育,他们更相信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世间的一切。那些曾经神秘而令人敬畏的仪式,在他们眼中,或许只是一种古老的传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仪式曾经在民间流传了很久很久,承载着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那个阳光有些慵懒的午后,我心里像是被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鬼使神差地就做了一个决定——特意去了一趟义安。这期间我独自回到宝东生活,要体验生活搞写作。义安小城于我而言,有着别样的情感纽带,因为这里住着我的堂叔,我要请教神秘老人言。

一路上,窗外的景色飞速后退,田野、村庄、电线杆不断交替出现。我望着窗外,脑海里时不时浮现出堂叔那略带沧桑却又和蔼的面容。到了义安,堂叔来车站接我们,我们很快就来到了堂叔平时常去的那家饭店。堂叔早就在那里准备好了,他那原本就眯缝着的眼睛笑得更弯了,脸上的皱纹像一朵盛开的菊花。他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大手一挥,说道:“来,都别客气,今天好好吃一顿!”

饭店里弥漫着各种菜肴的香气,堂叔熟练地点了好几道当地的特色菜,什么铁锅炖鱼、溜肉段、拔丝地瓜。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饭菜就摆满了桌子。我们一边吃着美味的菜肴,一边闲聊着家常。堂叔说起了这些年义安的变化,新修了哪些马路,又开了哪些新的店铺。他的语气里满是对这座小城的熟悉和热爱。

吃完饭,我们便跟着堂叔来到了他的家。那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小院,院子里种着几棵果树,虽然此时不是结果的季节,但那些光秃秃的树枝却让人感觉格外亲切。走进屋里,堂叔家的布置很简单,但收拾得干净整洁。堂叔让我们坐在沙发上,自己则在屋里翻找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堂叔从一个陈旧的柜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个东西。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铁皮鼓。那铁皮鼓的表面已经有些斑驳,像是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上面的花纹依然隐约可见,透着一股神秘的气息。堂叔轻轻地抚摸着铁皮鼓,眼神里满是回忆。然后,他将鼓拿在手里,轻轻敲了几下。那鼓声清脆而又响亮,在寂静的屋子里回荡着,仿佛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把我带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我被这鼓声吸引住了,忍不住开口问道:“大叔,您干这行,一次能挣多少钱啊?”堂叔放下手中的鼓,坐在我对面,缓缓说道:“这挣的钱啊,不等一样。有时候运气好,能挣个三四百,要是遇到大一点的活儿,多的时候能有五六百呢。”我点了点头,心里暗自盘算着。接着,我又说道:“大叔,我感觉会你们这一行的人不多了吧。”大叔叹了口气,眼神里流露出一丝落寞,说道:“是啊,没有几个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个,觉得这是封建迷信,没什么前途。”

听了堂叔的话,我陷入了沉思。看着眼前这个陈旧的铁皮鼓,我仿佛看到了跳大神这一行曾经的热闹景象。曾经,在一些乡村,跳大神是一种很常见的活动,人们遇到一些难以解释的事情,总会请跳大神的人来看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普及,这种传统的行业渐渐失去了市场。我不禁想,跳大神这一行早晚得消失啊。它就像一颗即将熄灭的火种,在现代文明的浪潮中,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也许用不了多久,这古老的技艺就只能存在于人们的记忆和传说中了。

母亲后来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其巫医水平有了显着的提升。那些不幸患上邪病的人们听闻母亲的名声后纷纷找上门来寻求帮助。每到夜幕深沉、万籁俱寂之时,母亲总会先洗净双手,神情肃穆而专注。接着,她小心翼翼地从抽屉深处取出一叠泛黄的表纸,又拿出一方朱红色的砚台,轻轻研磨出细腻的朱砂粉。

只见母亲手持毛笔,蘸饱朱砂后,屏气凝神,在黄表纸上笔走龙蛇般地绘制起神秘的符咒。那一道道线条犹如灵动的游龙,跃然于纸面之上。待符咒完成,母亲便将黄表纸恭敬地点燃,看着它渐渐化为灰烬。随后,母亲把这些纸灰仔细地收集起来,放入一碗清澈见底的凉水中,并轻轻地搅拌均匀。

当一切准备就绪,母亲会亲手端着这碗混有纸灰的水走到病人面前,柔声嘱咐他们一饮而尽。说来真是神奇得令人难以置信,许多病人在喝下这碗看似普通却蕴含着神秘力量的水之后,病情竟然真的逐渐好转甚至痊愈!就连一向饱受脚疼病折磨的严景才也是如此。

那天,严景才的脚疼病突然发作,疼痛难忍,几乎无法行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来到了母亲这里求助。母亲如往常一样,在深夜为他精心准备了那道特殊的“药水”。严景才毫不犹豫地接过碗,仰头一饮而尽。没过多久,奇迹发生了——他原本剧痛无比的双脚竟开始慢慢地舒缓下来,疼痛感一点点减轻直至完全消失。

严景才激动万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紧紧握住母亲的手,眼中闪烁着泪花,连连喊道:“您可真是我的好妈妈啊!若不是您,我都不知道还要被这脚疼病折磨多久呢!”从此以后,严景才逢人便夸赞母亲高超的医术和善良的心肠。

严景才在成为赫赫有名的二神之前,可谓是历经千帆、尝试过诸多不同的营生。曾经,他面朝黑土背朝天地辛勤耕耘土地,春播秋收,尽享田园之乐。然而,命运总是充满变数,后来他走上了当二神这条路,这一切皆因他那体弱多病的妻子——古雅珍。

说起古雅珍,想当年她还是个未出阁的大姑娘时,对当时身为供销社职工的我,心中着实怀有几分倾慕之意。那时的她,正值青春年华,面容姣好,一颦一笑间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只可惜啊,我那时心高气傲,未能察觉到她这份深情厚意,白白错过了一段可能的美好姻缘。最终,古雅珍嫁作他人妇,而这个人便是如今的严景才。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冬天,整个村庄都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就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村子里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名叫赵二的村民突然间患上了一种极为怪异的病症。

自从病倒之后,赵二便整日不吃不喝,一直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任凭家人如何呼唤和照料,始终没有任何反应。心急如焚的家人们四处打听求医,先后请来了好几位经验丰富的大夫前来诊治,但他们在查看过病情后,无一不是无奈地摇着头,表示对此病束手无策,断言赵二已经回天乏术。

面对这样的绝境,赵二的家人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不知该如何是好。就在众人感到走投无路之际,有人提议去请来一位据说神通广大的大神,通过跳神的方式来尝试救治赵二。于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赵二的家人赶忙将那位大神请到了家中。

大神来到赵二床前,立刻开始施展起自己的法术,手舞足蹈地跳起了神。然而,经过漫长而又紧张的半天时间过去,赵二的病情却丝毫未见起色。正当所有人都感到无比沮丧的时候,一直在一旁默默观察着的严景才忽然挺身而出说道:“既然如此,不如就让我来试试其他的办法吧。”

听到这话,周围的人纷纷向他投来了怀疑的目光。毕竟在此之前,连那些医术高明的大夫以及声名远扬的大神都对赵二的怪病无能为力,眼前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严景才真的能够创造奇迹吗?但严景才并没有在意旁人的质疑与嘲笑,他毅然决然地走到赵二身边,迅速换上了二神专用的行头,拿起手中的扇子,毫不犹豫地放声歌唱起来。

伴随着他那高亢激昂的歌声响起,在场的人们惊讶地发现,严景才原本平静的面容瞬间变得严肃而庄重,一双眼睛瞪得浑圆,口中不停地念叨着一些让人听不懂的咒语。同时,他手中的扇子更是被舞动得犹如一阵旋风般呼呼作响,气势惊人。

就这样持续唱了一段时间之后,严景才突然猛地大喝一声,紧接着用力将手中的扇子朝地面狠狠地扔去,并高声喊道:“病好了!”众人见状,急忙将目光投向床上的赵二,结果惊喜地看到,原本毫无生气的赵二竟然缓缓睁开了双眼,不仅苏醒了过来,而且没过多久就能开口说话了!

这件事一经传出,立即在整个村庄引起了轰动。从此以后,严景才凭借着这次神奇的经历一举成名,成为了村里家喻户晓的着名二神。每当有人遇到疑难杂症或者棘手的问题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去找严景才帮忙解决。

严景才这个人只要哪家有需要请他帮忙,他二话不说便欣然前往,对他来说,只需人家管一顿饭就能心满意足了。用他自己的话说,之所以选择当这个二神,一来呢,是真心想要拯救那些身处困境中的人们;二来,则是期望通过这样的善举来积累功德。

要说他当二神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那便是能够时不时地为家里带回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每次他完成帮兵跳神之后,热情好客的主家往往都会赠送给他一些山中的特产作为谢礼,其中不乏各类山珍美味,像是鲜嫩可口的蘑菇啦、乌黑发亮的木耳啦、圆润饱满的榛子等等。要知道,这些东西可都是市面上供销社里难以买到的稀罕物件儿呢!而我嘛,因为和他家关系亲近,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经常有机会品尝到这些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

严景才与古雅珍喜结连理之后,共同孕育了两个可爱的女儿和一个活泼的儿子。尽管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宽裕,但一家人的生活却充满了欢声笑语,温馨而又和谐。

平日里,严景才不仅要帮助村民们举行驱邪祈福的跳神仪式,还要辛勤耕耘家中那几亩薄田。每当农忙过后的闲暇时光,他便会外出寻找一些瓦匠的工作来赚取额外的收入,以贴补家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