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3(2/2)
李凡点头:
“是啊,对你也一样地治的呀你不也好了”
张琳说:
“我好象没吃药啊”
李凡暗笑,这个丫头还挺细心,一本正经地说:
“后来你睡着了,我喂你吃了,你也不知道”
张琳信了:
“真的呀”她睡着了之后,他会不会有其它的举动啊不会搞些小动作吧想到他可能的动作,她不禁满脸通红,心里泛起一种别样滋味。
一个多小时,洞里传来一声惊叫,声音中充满了惊喜
吃饭时,许秀还在频频打量着这个神奇的医生,这是什么人啊怎么能这么神,好象比那个医院传说中的那个人还要神奇,还有,这个人长得真帅,比这里所有的年轻男人都帅好象比电视里的一些大明星都帅可惜他要走了,如果能再让他多呆几天该多好。
许静心中充满了喜悦,平时没觉得什么,但在黑暗中痛苦挣扎了两个多月之后,才知道光明是何等宝贵,失而复得的感觉又是何等的美妙,她好象从寒冷的冬天一下子来到了四季如春的江南,眼前全是旖旎的风光,阳光从窑洞口斜射进来,连光束中的点点微尘也变得那么可爱这是眼前这个男人给她的,她心中充满了感激。
这个人是孙琴的那个传奇男友,她虽然不是孙琴一个寝室的,但一样对他有所了解,但时至今日,她产生了与张琳同样的感觉,她觉得她还是不了解这个人,这个人的慷慨大度是她所了解的,他对孙琴的深情厚意是她所了解的,他的风度翩翩是她所了解的,他的金钱她也是有所了解的,但他居然还有这样一手神奇到了极点的医术,这一点出乎她意料之外,这个人还有多少让人出乎意料之外的东西她看着眼前的男人,眼睛里有一些探索,更有三分茫然
李凡不太习惯别人的尊敬和感激,特别是许老伯那幅差点要下跪的神态,所以他一吃完饭就跑出了窑洞,身后跟来了一个大姑娘。黄土高原上的女孩子和大西北的汉子有一个地方是相通的,那就是性格爱就爱、恨就恨许秀喜欢这个帅气的男人,她不隐瞒自己的感觉,虽然她知道他不大可能喜欢她,但她依然愿意尽最大努力去接近他,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和他说说话。
李凡并不反对这个大姑娘跟随着他,黄土高原上需要美丽的风景,这个大姑娘长得唇红齿白,身材丰满动人,虽然比不上孙琴的风韵,却也是一等一的人材,在这个贫瘠的土地上,实在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许秀看着他说:
“李。。。凡,你喜欢这个地方吗”她不愿意称他为医生。
李凡微笑:
“这个地方虽然还很贫穷落后,但有一种苍茫的感觉,我很喜欢”
许秀眼睛亮了:
“对啊这里的山上虽然没有多少树,却离天很近;这里的土地虽然贫瘠,但很辽阔;这里的人虽然没读多少书,但他们一样有着火热的情怀”
李凡打量着她:
“你虽然没上大学,但你也有着不低的文化素养”
许秀的眼神黯淡下去:
“大学也是我的一个梦,但家里太穷,只能供一个人上大学,所以我高中毕业之后就。。。”
李凡叹息:
“所以你就把上大学的机会给了你姐姐你是一个善良的女孩”
许秀低头:
“机会不是我给她的,她先考上大学,自然就有优先权”
李凡安慰她:
“别难过,没上大学一样可以做一番大事业,我也和你一样,是一个难圆大学梦的失意者,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快快乐乐地生活。”
许秀抬头:
“你也没上大学不会吧我以为你大学毕业了呢”
李凡微笑:
“失望了吧”
许秀笑了:
“怎么会我觉得这样我们距离更近点,可以更放松地对话”
李凡看看这四周的土地:
“这个地方虽然有你说的这些优点,但客观地说,并不是一个好的居住环境。”
许秀苦笑:
“我说的这些优点也只是苦中作乐而已这里的人们生活太苦,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没有人想到去改变,也没有人知道应该怎么去改变,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也习惯了这里的贫穷。我想去改变它,而不是被动地去适应它姐姐上大学的那天,我和她谈了一个晚上,她说过她毕业后会回来,回来改变这里的贫穷与落后我也一样,这些年来,我到处去打工,每到一处我都在留意有不有改变家乡面貌的机会,所以,每个工作我都做不了多久,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说来你可能不信,我共换了近20个工作,但遗憾的是,我还没有找到我想要找的东西”她的声音中透出一种沧桑和伤感。
李凡有一点感动,一个人要想改变一个地方的生活方式且不说是否可行,就算能够成功恐怕其中的艰辛也是太大太大,他说:
“你们这里最难的恐怕是没有什么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有天大的本事、满腔热情都无济于事”
许秀摇头:
“不最难的不是资源,而是观念这里的人们已经习惯贫穷,习惯这种田地里低效的耕作方式,根本不思改变,甚至抵制改变,这里资源不是没有,而是人们看不见”
李凡瞧着她:
“哦说说看”
许秀眼睛中有一丝光彩:
“这里土地贫瘠,水分不足,一般的作物要么是生长不了,要么是长势不好,但也有些植物对土壤、水分要求不是那么高,比如沙枣树就适合在这里生长。你看这都是野生的,沙枣个大,味甜,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对人体有极好的营养价值。如果管理好,销售出去,肯定是一个好产业,但这里的人不这么看,他们最多把它当作年关待客的风味食品,从来没有人把它当作商品,这些年来,山上植被减少,更有好多人将这些沙枣树砍下来当柴烧,现在,枣树已经比以前少得多了”
几棵枣树孤独地在风中瑟瑟发抖,好象在印证她的话。
正文 第一百六十二章 授人以渔
更新时间:2007127 9:47:00本章字数:2736
李凡看着她:
“一个地方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就是那个地方的地域特点,不管有多么落后、也不管有多么不合理,总有一些人顽固地守护它,没那么容易改变。”
许秀无奈地说:
“所以这里注定会贫穷”
李凡看着茫茫的大地,慢慢地说:
“也不一定,一个地方虽然有它发展的这样或那样的桎梏,但发展的脚步却是不可能停止的,只要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情,不管起步是多么的艰难,最终总会得到老百姓的认可,而在这片土地上漫延,发展,最终成为一种席卷而来的洪流,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许秀眉头微皱:
“可是这个过程却让人等着心焦”她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脚下的这片苍茫的大地说:“有一句诗写得真好:为什么我会沉重,因为我爱你爱得深沉这一片土地,寄托了我们祖辈多少深沉的希望,如果能够推动她的发展进程,我真的可以付出一切”
李凡感动地看着她,还很少有一个女孩子有这样的胸怀,他觉得她这一方面和他很象,有一些也许并不太合时宜的悲天悯人。她家很贫穷,但她并不以自己的家贫为忧,她忧的是这片土地上千百万的父老乡亲。
李凡微笑:
“虽然改变这个现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某一个人可以做得到的,但在某些方面加快一点改变的步伐倒也不太难,我有一个想法,你看怎么样。”
许秀微笑:
“你的想法肯定是好的,因为你心中也有这些老百姓”
李凡说:
“观念的改变有时也需要一点刺激我们可以小小地刺激一下它。沿着你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