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霍家婚事(1/2)
虽然如此说,但是俞仲年还是有些头疼,毕竟林姨娘可不是那么好打发的,这么短的时间内到哪里去找一门靠谱的婚事呢李氏只是关切的问了几句,然后便把这个担子交给了俞仲年,毕竟这件事费力不讨好,她还是不要参与了,最多她做嫡母的到时候拿出点银子来也就算了,所以打定主意她是不会在这件事上主动开口的,只让俞仲年跟林姨娘去商量着办,所以几日来可是把俞仲年给愁坏了。好的人家,人家不愿意,不好的人家,别说林姨娘母女不同意,就是他自己也过不了这一关,所以只能是坐在家里发愁,派人到处去打听靠谱的人家。
李氏从齐王府回来自然是异常的高兴,因为齐王妃说这次会让齐王爷向皇上为清琅请封郡主的身份,到时候会让清琅以郡主的身份嫁到霍家去,而且齐王妃还给清琅置办一份像样的嫁妆,到时候清琅可就是真正的郡主了回来之后禀告了林太君,全家都异常的高兴,就连汪氏都过来贺喜。清琅只能是表面的应承,心里却是苦涩至极,心里惦记着韦伦不知道知不知道这件事他是不是已经想到好的办法了
两日后,霍家就请了官媒把霍振廷的庚帖送了过来,并且说了一大堆贺喜的话,李氏自然是给了重赏,并且将清琅的庚帖给了对方,那官媒便千恩万谢的走了。
李氏坐在榻上,手里拿着一张大红色的庚帖欣喜的看着,一旁站着伺候的宋嬷嬷笑道:“太太,这下您可放心了吧没想到咱们琅姐能有这么大的福分,不但能做郡主,而且还找了一位这样好的郡马”
“是啊这都是托齐王妃的福。”李氏笑道。
正在这时候,清琅从外面走了进来,正好听到她们说话。这几日,她都快急死了可是韦伦那边却是一点消息也没有,不但一点消息也没有,她和霍振廷的亲事倒是进行的出奇的快,才几天功夫那官媒都上门了,刚才霜叶偷偷告诉她说霍家把霍振廷的庚帖都送过来了。
“给母亲请安”清琅走进来行礼道。
李氏转头一望,只见是清琅来了,便赶紧招手道:“琅姐来了,赶快过来”
清琅走了过去,让李氏拉着手坐在了榻上,李氏拿着手上的大红色庚帖道:“刚才霍家找的官媒来了,送来了霍公子的庚帖,我把你的庚帖也交给那官媒了,等过了老太太的寿诞我就去找人给你们合八字”
“是吗”相对于李氏的眉开眼笑,清琅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
看到女儿这几日的表现很淡漠,李氏不禁收起了脸上的笑意,转头看了宋嬷嬷一眼,便道:“嬷嬷,你去催催看我给老太太准备的寿礼备好了没有可别出什么岔子”
“是。”宋嬷嬷自然知道李氏母女两个是有私房话要说,所以便赶紧的退了出去,并把丫头们都赶去了院子里。
宋嬷嬷走后,见四下无人,李氏便低声问:“琅姐,你跟母亲说实话,这么好的亲事你知道别的姑娘盼都盼不来,远的不说,就是林姨娘现在不知道多么嫉妒,瑛姐的亲事提了多少了她都没同意,怎么好像你就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呢”
听到李氏问自己这话,清琅只能说:“我不是都告诉母亲了吗我不太喜欢那个霍公子”
闻言,李氏盯着清琅看了半天,突然问了一句。“琅姐,你是不是心里在想你表哥”
听到母亲的话,清琅抬眼望着盯着自己看的李氏。心想:看来李文举的举动一点都没逃过李氏的眼睛,这也那怪这么好的对象她不喜欢只能说明自己心里有人了,看来李氏还是对自己的女儿观察入微的。随即,她便摇摇头道:“母亲误会了,我和表哥之间没有任何的儿女私情”
听到这话,李氏便放心的点了点头。说:“没有我就放心了从今日起你就少出门,毕竟你也快定亲了,传出什么去也不好,就是齐王府为了避嫌你以后也要少去”
闻言,清琅诧异的望着李氏。心想:她还想着这几日怎么借口出去能见一见韦伦问问他到底有没有办法了呢可是这样一来,恐怕她是很难再出去了,见不到韦伦就不知道他那边到底怎么样了,她可要怎么办啊
看到清琅诧异的表情,李氏面色凝重的道:“哎你外祖母和舅母一直想着让你嫁过去呢,就是你表哥也这件事我一直都在犹豫,虽说是亲上加亲,李家是我的娘家,你嫁过去我自然也是放心的。可是你毕竟是我的心头肉,李家现在太清苦了,就算是文举读书好,可是又能什么时候才熬出去实在不是母亲我嫌贫爱富,我实在是不愿意让你嫁过去受委屈。再说咱们也不是贪图霍家的权势地位,实在是霍公子是个德才兼备的,绝对是你值得依靠的好夫婿”
这最后一句话齐王妃当年也和自己说过,可是事实证明霍振廷还是让她们看走了眼霍振廷这个人确实是很优秀,但是可惜的是人家心里早就有人了
见清琅闭口不语,李氏又道:“一会儿我得去一趟你外祖母家哎,这趟去啊不掉块骨头也得扒层皮啊。不过为了女儿你,母亲也认了”
“让母亲受委屈了”清琅自然知道要回了外祖母家这门婚事李氏肯定不但要受外祖母的责骂,而且还会受到舅母和表哥的非议。毕竟李家是李氏的娘家,虽然李家已经破败了,可是李氏的老母亲还在,而且李家想让她嫁过去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尤其是她那个表哥李文举每每做出些让人惊讶的事情来,哎,看来这一趟李氏是不好走的
正在这时候,宋嬷嬷进来禀告道:“太太,舅太太派人来说请您晌午后务必回去一趟”
听到这话,李氏拧了下眉头。问:“说什么事了吗”
“没有,就说老太太想您想得厉害”宋嬷嬷回答。
听到这话,李氏冷笑一声。“怎么这么巧这几日难道是有人走漏了风声这耳报神也太快了吧”
“老奴也觉得奇怪呢要说太太您送娘家带来的人现在还在俞家做事的就只有老奴和菊香,老奴绝对不会,就是菊香也不会的,毕竟老奴和菊香在李家也都没有家人了。难道是还有别人去给透风报信”宋嬷嬷想了想说。
“这两日你就给我暗地里查,一定要把这个人给我找出来”李氏厉声道。
“太太别急,老奴这就去办只是太太,这一趟恐怕您不去是不行了。”宋嬷嬷道。
“你去叫人备车吧一会儿你一个人陪我去就行了。”还没去呢,李氏就有些头疼了。
“是。”宋嬷嬷赶紧去料理了。
用过午饭后,李氏便带着宋嬷嬷坐车出门了,只告诉了汪氏一声说是李家老太太身上不好,李氏回去看看。
到了李家,敲开门后,李氏和宋嬷嬷刚一进了前院,李文举就从屋子里出来迎上来道:“给姑母请安你”
“免了”李氏说了一句,便快步的往后院走,不想和李文举多说话。
可是,李文举却是赶紧迈步跟着李氏,踌躇了一下,便道:“姑母,听说琅表妹正在议亲”
听到这话,李氏便停了脚步,转头望着已经异常焦急的李文举道:“这话你是哪里听来的”心想:果不其然,这消息传得真是快
闻言,李文举的脸上就有些发红,支吾的道:“这么大的事自然是有风声流传出侯府的”
听了这话,李氏未免有些生气,感觉这侄子有些唐突了,便道:“你不好好读书心都往这上面放什么这李家可还指望着你进士及第呢”
“侄儿实在是不敢不好好读书,只是只是姑母不是答应过要把表妹嫁给我吗怎么现在又另许他人呢”面对李氏,李文举还是很有些怕情的。
李文举的话当时就让李氏变了脸,呵斥道:“我什么时候说一定会把清琅许给你了我只是说会考虑,回去和你姑丈还有清琅的祖母商量而已再说,这婚姻之事自古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什么时候轮到你自己来说的赶快回去读书去,我去看看你祖母去”
面对李氏的呵斥,李文举不敢多说什么,只是低首作揖。瞥了李文举一眼,李氏便带着宋嬷嬷径直去了李老太太居住的院子。刚一进院子,就看到吴氏站在李老太太的屋子前,旁边还站着一个小丫环,大概是已经得到了她过来的消息了吧
看到李氏,吴氏脸上倒是不带任何的情绪,仍旧和往常一样的上前笑道:“姑太太来了”
“大嫂”李氏这时候已经收起了刚才的怒色,对着吴氏福了福身子。
“大嫂急急的派人叫我过来,可是母亲的身子不好”李氏赶紧问。
“还是老样子,是母亲让我差人去给你送信的”吴氏道。
听到这话,李氏就知道吴氏这次又是把李老太太搬出来了。吴氏又笑道:“妹子,赶快进去吧”这时候,那个小丫环已经把棉帘子撩了起来。
李氏和宋嬷嬷对望了一眼,然后便迈步走了进去,随后吴氏和宋嬷嬷也都走了进去。进了门,走到内室,看到李老太太穿一件铁锈红绣金丝菊花纹的对襟棉褙子靠在炕上的软枕上。吴氏赶紧上前道:“母亲,妹子回来了”
看到那件衣服,李氏的心就咯噔了一下因为这件衣服可是有年头了,还是当年父亲在的时候专门让京城里有名的裁缝给做的,当时花费不菲,李老太太当宝贝儿似的一直都舍不得穿。等到父亲过世后,更是每次拿出这衣服就要大哭一场的
看到李老太太的眼睛瞅到自己,李氏赶紧上前福了福身子道:“给母亲请安”
听到李氏的声音,李老太太因为眼睛不太好了,便伸手要抓住李氏的手,李氏赶紧上前,握住了母亲的手。李老太太便道:“妞啊,这几日不知怎么的总是想念你父亲,大概是我的日子也到头了,就怕跟你见不着了,所以今儿个就让你嫂子赶快把你叫回来”
闻言,李氏却是忍不住掉下泪来。“母亲这是哪里话母亲定然能长命百岁的”
“那都是你们哄我的话,说说笑笑就过去了哎,只是我活了这么大把年纪还没有看到文举娶亲生子,我不甘心啊”李老太太拍着李氏的手道。
听到李老太太说到正题上了,李氏知道是躲不过了,见屋子里除了李老太太,吴氏和宋嬷嬷并没有外人,所以她便先入为主的退后一步,突然提起裙子跪在了地上
李老太太看到闺女跪下了,赶紧道:“妞啊,你这是做什么”
“是啊,妹子,有什么话你起来说啊”吴氏也是上前要搀扶起李氏。
可是,李氏却是执意不起来。跪在地上道:“母亲,女儿有一件为难的事情实在是不好解决,只能是求母亲成全”
她们几个都是聪明人,吴氏自然是明白,所以就站在一边不说话了。李老太太沉默了一刻,然后便说:“有什么话你就说吧,母亲自然是不想为难你的”
“母亲,前几日齐王妃想把清琅正式认做义女,并让王爷上报朝廷请皇上封清琅为郡主。因为齐王妃的爱女明慧郡主前几年去世了,郡马霍振廷还没有续弦,所以便要清琅以郡主的身份嫁给霍振廷坐续弦,说是让皇上到时候指婚呢”其实皇上指婚这事是没有,李氏只是此刻加上去的,为的也是让李家断了这个念想。
“皇上要指婚”吴氏听到这话不由得疑惑的盯着李氏看。因为她得到的消息没有这一条,不过齐王要向皇上请封清琅为郡主的事倒是真的听说了。
“齐王妃是这么说的以齐王爷和王妃的能耐,这还不都是信手拈来的事。以前母亲和嫂子的意思是想让清琅嫁过来,可是现在情况有变,我们家老太太和二老爷都已经答应了霍家这门亲事,清琅和文举的事自然是不能成了”李氏说这话的时候便垂下了头。
听到这话,李老太太沉默不语了,看看地上跪着的女儿,半晌后叹息道:“当年你父亲在世的时候就很喜欢清琅这孩子,我本想让她嫁入咱们李家,现在看来是不能如愿了。”
见李老太太竟然没有事先说好的求李氏就范,吴氏便沉不住气的道:“妹子,咱们都说好了的事怎么能说不成就不成了呢这几年文举为了等清琅可是一直都没有议亲,这文举也都二十了,好多好姑娘可是都错过了呀再说文举那孩子死心眼,这些年来一直都念着清琅想着清琅,这要是清琅嫁了别人,他可怎么受得了啊”
李氏知道这吴氏别看平时不说话,其实也是个嘴皮子利索有心机的人,一说话就句句都在点上。随后,李氏便诉说道:“母亲,嫂子,文举的心思我这个做姑妈的自然是明白的,可是现在是齐王爷和齐王妃保媒,这两位我们哪里得罪的起这门亲事别说是我,就是二老爷和我们家老太太也不敢不应啊”
正在这时候,一直都在外边偷听的李文举突然闯了进来,扑通一声就跪在了跪在地上的李氏面前,痛哭流涕的求道:“姑母,我和清琅也算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我对清琅的心天地可表,从记事起就没想过要娶别人,我刻苦读书也是因为将来能够和她匹配,侄子知道现在李家贫寒,自然是比不上那霍郡马家里有权有势,可是我对清琅是真心的,以后肯定不会让她受任何的委屈,我会把她捧在心里,以后我也会更加的刻苦读书,以后出人头地光耀门楣,让清琅成为诰命夫人,还请姑母成全”说完,李文举便在地上磕起了响头。
只听见头碰触青砖的声音甚是让人心惊,可是吴氏却是没有过去阻止儿子,只是拿着手绢流眼泪,坐在炕上的李老太太蹙紧了眉头。一旁的宋嬷嬷见状,赶紧上前,使劲的拉住李文举道:“表少爷,您这不是挫太太的心吗您从小到大太太对您怎么样现在李家就您一根独苗,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太太可怎么过意的去我是太太身边的人我最明白,这些年来太太就是再难也是攒了银子捎回来帮衬着李家,为的就是您以后能光宗耀祖,您这样不爱惜自己太太真是伤心死了”
宋嬷嬷的声音很大,屋子里的人都听清楚了。她的话很明白,这些年来要不是李氏拿银子帮衬着李家,李文举这书读得下去读不下去还得两说,所以还是让他们给李氏留着脸面,日后也好想见,毕竟这亲事不成要是成了仇人,那李氏以后可是就不会再帮衬李家了,没有了李氏那一年二三百两银子的补贴,李家以后的日子真是不好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