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我的极品女友 > 分节阅读 223

分节阅读 223(1/2)

目录

的核心力量,主要是当年残军的后代,和认同庞文澜政治理念的果敢人。其余的则是各个民族拼凑到一起的杂牌军,还有来自境外的国际雇佣兵。

表面看起来,庞文澜在丛林里打拼了几十年,发展起来的队伍不过千余人,尚且不如自己侄孙用了半年不到的时间,在国训练出的雇佣兵,但实际上问题并不是这样的简单。

庞劲东组建第七军团的时候,上有来自国高层的支持,下有当年的弟兄们鼎立支持,中有雄厚的财力支撑庞大的开销,不可不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相比之下,叔祖庞文澜既无天时,也无地利,更无人和,除了一帮在内战中被打得落花流水的残军,几乎是一无所有。在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面对着复杂的民族关系和政治环境,还有环伺左右的敌人,能够生存下来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完全可以说,果敢共和军能够有今天的实力,庞文澜需要付出的努力,比庞劲东多出百倍。

除此之外,缅甸的历史、政治和民族条件,也决定了这里不会出现太过强势的力量,通常一支几十人的小队伍就可以称王称霸了。今日统治着果敢地区的彭家声,当年起家的时候也不过就是一支一百五十人的队伍而已。

而也就是这样一些力量,人数和战斗力连中国打仗时的一支先锋部队都不到,竟然让缅甸政府军无可奈何。几方打了几十年的仗,谁也没有把谁如之何,最后只能坐在谈判桌上签订和平协议,彼此承认对方的存在。

了解到这些之后,庞劲东不免奇怪于,虽然英国人走了日本人又来,但今日的缅甸竟能以主权独立国家的姿态出现,却没有被其他国家吞并。

在这些势力当中,既有以民族为基础的,也有以政治信仰为根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缅甸的最大反政府武装是缅共,庞文澜由于其政治立场的关系,本应该与缅共水火不容,但是他虽然与其走的不是很近,但也没有处于敌对状态。

庞文澜这种政治上的变色龙本事,同时还表现应对反攻大陆的要求上。他原本隶属的一方已经溃退到,其领导者对他及其他残军,仍然保持着间接的影响力。这一方一度把这些流落异国的残军,视为自己反攻大陆的基石。但庞文澜心里很清楚,这只是一个不可能的梦。于是他拿着方面给的支援,却只是虚与委蛇,根本不作出任何实质性举动。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缅甸的奈温政府上台,加强了对所有反政府武装的攻击扫荡,首当其冲的就是缅共。在政府军的打击下,缅共的白旗派逐渐丧失了原有的优势,队伍四散。其中的克钦族部队,以及部分缅族部队退入到了中国境内,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庞文澜此时已经解决了立足问题,但是自己作为外国军队存在于缅甸领土上的事实,却始终没有办法改变。为了躲过缅甸政府军的攻击,他主动做出了姿态,一方面向缅甸政府表示,自己支持缅甸政府统一国家的决心,另一方面则与缅共决裂,并发动了一些针对缅共的军事行动,虽然都是些无关痛痒小动作而已,却帮助他获取了缅甸政府的信任,躲过了那个最艰难的岁月。

这个时候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基于中缅的“胞波之情”,z中国政府与缅甸进行了领土谈判,间接承认了英国殖民地政府与清朝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一大块本属于z国的土地,就此划入了缅甸的国土,其中包括果敢的部分地区。

不过这种用领土换来的蜜月并没有持续太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z国国内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波及到了缅甸的华人当中,结果由此引发了一场由缅甸政府幕后操纵的反华活动。

在这一次事件当中,缅甸的华人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华人与缅族的矛盾也同时进一步加深。但是果敢人受到的影响,并没有其他地方的华人那么大,而且庞文澜已经开始融入当地社会,韬光养晦,不出风头的政策,让他幸运的躲过了这一劫。

在这样的原因和背景下,z国开始全力支持有着与自己相同政治理念的缅共,及其武装缅共人民解放军。这支力量迫使缅甸政府军不得不撤出了果敢地区,在不久之后,缅共领导的果敢县与果敢县委会成立。

就在缅共的南部武装气息奄奄之时,北部被z国支持的,由各种先进武器装备的人民军,不断地占山为王,势力与影响越来越大。庞文澜因此面临了一生中的又一个艰难时期,变色龙战术也失灵了。

由于此前对缅共的背叛,使得庞文澜在缅共领导下的果敢地区十分被动,不得不放弃了自己已经步入正轨的基地,游走于缅甸、泰国、老挝等国家的边境地区。

不过此时的缅共忙于扩充势力范围,倒也顾不上看起来不起眼的庞文澜,而庞文澜本人的运气也实在够好。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缅共已经控制了萨尔温江以东的大块土地,在萨尔温江以西也建立了根据地。它的势力范围几乎囊括了中缅边境线,甚至已达缅老边境和缅泰边境,控制了近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百多万人口,武装力量达到近三万人。

但是z国与缅甸的两个党都在发生变化,z国的文化大革命已经接近尾声,输出革命的时代即将结束,开始奉行“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后来更是把派驻缅共的军事顾问组分期分批撤回国内。

缅共因为经济上长期依赖z国,使得其自身几乎没有任何造血的财政收入功能。长时间的战争、军费与根据地的巨大开支,越来越成为了问题。在z国断奶之后更是乱了章法,终于做起了鸦片生意。毒品的巨额利润,反过来又使许多中高级干部私欲膨胀,成为了拜金主义者,最终由腐败走向了崩溃。

面对一个已经腐败变质的缅共,庞文澜完全没有了忧虑,结束了到处逃亡的生活,回到了在果敢地区已经经营了数年的基地,并以长箐山为中心,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展势力,甚至还堂而皇之的与缅共一起做毒品买卖。

缅共从前由于严密的组织纪律和z国的影响,是严格禁止鸦片生意的,结果现在刚一下海就尝到了巨大的甜头。因此,他们早已顾不上追究庞文澜当初的行为,反倒要借鉴果敢共和军丰富的毒品种植和提炼技术,并利用其毒品走私渠道。

过去的金三角地区,几乎没有精炼的海洛因,但是此时在果敢共和军与缅共的合作下,整个缅共控制区瞬间狼烟起,海洛因加工厂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仅双方合作建立的海洛因加工厂就多达数十家。

只不过,世人的眼睛都落在了缅共的身上,却很少注意到果敢共和军,因为庞文澜始终小心翼翼的躲在幕后。当时在果敢共和军内部的很多人看来,似乎双方的合作会如此这般长久的进行下去,但是庞文澜并不这样看,因为他已经敏锐的意识到,失去了理想的号召能力、蜕变成贩毒集团的缅共,已经来日无多了。

事实正如庞文澜预料的一样,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世界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正热衷于全党贩毒的缅共,人心因此进一步涣散了。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基层,都在寻找今后的出路。

在这种情况下,庞文澜悍然撕破了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动了突然军事袭击,控制了缅共的部分毒品种植基地和工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